【采访/观察者网 李沛、周远方 编辑/李沛】
文章图片
观察者网:马总您好 , 作为兼具中美两国从业经验的资深专家 , 您如何看待中国企业软件SaaS化的现状与前景?
马俊:SaaS到底以后怎么走?中国之前的SaaS软件 , 产品模仿美国的痕迹很重 , 模仿的是应用场景 , 具体来说 , 美国需要什么业务场景 , 就默认中国客户接下来也会需要 。 在一定程度、一定阶段 , 这个认知是符合现实的 , 但现在 , 大家都认可中国情况和美国不一样 , 这意味着中国的场景是不是完全被我们从业人员捕捉到了 , 这是核心问题 , 因为场景直接形成价值 。
中国的SaaS软件需要匹配中国的场景 , 这是一个现在业内的共识 , 我们不能够继续照抄美国的场景 。
另外 , SaaS的技术架构应该怎么样呢?这个其实是跟场景无关的 , 甚至跟国别都是无关的 。 先进的技术架构 , 美国可以用中国也可以用 , 过去中国SaaS走了一条怎么样的路?就是照搬场景 , 而不去学习架构 , 我说的极端一些 , 该学的没有学 , 不该学的学了 。
所以现在我们在中国做PaaS , 也就是支持SaaS应用开发的技术工具 , 本质来说是在补课 , 就是把那些应该借鉴的东西学过来 , 我毫无讳言一点 , 中国几乎所有行业都要走过一个引进吸收的学习阶段 , 但没问题 , 中国所有的行业都是在这种学习消化后走向创新 , 美国有好东西 , 我们可以先拿过来消化 , 之后不适用的东西 , 或者说我们有更创新的东西 , 我们直接超越过去 , 直接超过去是指我们做针对性的改进 , 做的比他们更好 , 为什么可以比他们做得好?
第一个原因是 , 美国的软件公司创新节奏其实比我们要慢 , 因为他们经过20年时间积累到这个程度 , 组织效率其实在钝化 , 我们就直接站在20年的积累上面 , 然后再往前走 , 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 , 如果在同样一个起跑线上去比的话 , 中国企业比它快 。
这其实不光在我们这个行业 , 所有行业都已经认同了 , 中国的创新速度比美国更快 , 这就是我认为的第二个原因 , 中国企业本身的努力程度很高 , 我们各方面的资源配置 , 人才、市场、政策 , 中国你说人又多 , 人才又多 , 视野又开阔 , 又很努力 , 市场又大 , 这个国家没有理由不成功 。
观察者网:人人争先 , 市场竞争激烈 , 所以大家就需要更努力的去获得竞争优势?
马俊:没错 , 所以竞争对这个市场 , 和市场当中的头部玩家来说不是坏事 , 在中国能打赢的 , 到国外基本上都没有对手 , 从业人员辛苦一点 , 这没办法 , 这也是我们目前国家的发展阶段决定的 , 现在国家走了几步大棋 , 有些人觉得这是不是有点跨度太大 , 但是我认为必须得走 , 如果发展战略不升级的话 , 接下来就有可能我们始终是处于这种特别辛苦追赶 。
回到主题 , 我们还是讲PaaS这个事情对于SaaS的意义在什么地方?意义在于我们重构中国的SaaS产业 , PaaS是为SaaS服务的 , 做PaaS不是为了垄断 , 不是为了形成一个以我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 不是这样的 , PaaS公司始终应该秉持说我们是为SaaS服务的原则 。
怎么理解这句话 , 首先PaaS让SaaS企业不需要再造一次轮子 , 对SaaS公司来说它只需要使用开发工具就可以了 , PaaS这个领域的技术是不断在迭代的 , 我们常年去看Gartner的报告 , 就可以体会到SaaS的发展其实是基于PaaS范畴内的技术更新 , 比如微服务 , 比如各种开发框架 , 这是过往很多年的轨迹 , 已经不是一个大家需要去讨论的话题了 , 这是一个大家怎么去顺应的规律 , SaaS公司的业务创新能力是需要有PaaS平台支撑的 , SaaS公司如果要兼顾两头 , 既要关注技术 , 又要关注业务场景 , 那是不现实的 , 包括国外的公司也不现实 , 甚至Salesforce , 你说他现在技术上有没有什么领先 , 我个人觉得技术上其实它已经没有任何优势 , 它不是靠技术在构建竞争优势 , 它的护城河 , 第一个是来自他之前积累的客户资源 , 而且是平台化的客户 , 平台客户意味着说它是可以根据客户应用场景的不断迭代和沉淀 , 去形成新的业务场景的覆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