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戳
一元论笔记法提倡以时间线记录 , 所有信息都记录在一个本子里 , 以时间戳为首要索引方式 。 卢曼教授的方法和卡片笔记法早期的软件(如 The Archive, Zettlr 等)也都提供了时间戳作为文档 ID 的选项 。 外公的笔记中也同样记录了每一条的时间 , 并在建立链接时通过时间点做索引 。 看来 , 当没有其他更好的标记或搜索功能时 , 大家都不约而同选择了用时间点标记 , 做纸笔笔记时或许可以考虑增加一个时间戳 。
链接的意义
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 , 外公的笔记美观整洁、结构严谨 , 但链接的使用是比较少的 。 首先 , 前后串联的提示存在 , 但数目极少 , 形式也非常单一 。 比如说我在翻阅的过程中 , 看到多处重复的名词 , 都预留出了足够的页面 , 说明外公是计划在下面补充信息的 , 但相互间并没有任何关联 。 如下图两条关于「宁德时代」彼此完全独立 。 此时 , 我的脑中不禁脑补出如果使用双链笔记软件 , 那么可以轻松汇总阅览 , 这该多么方便、有效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另一点 , 外公笔记分三种颜色 , 但总体标记形式比较单一 , 不像我的笔记中常常花里胡哨各种标记、贴纸、颜色等等 。 我使用这些标记的根本原因一是醒目 , 二也是方便建立关联 , 如在同一个位置贴了同一个颜色便签的肯定是一类问题 。 这在外公的笔记本里是没有见到的 , 或许他并不需要这项功能 。 到底什么场景依赖笔记间的链接 , 什么场景对笔记链接需求程度较低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 至今也没有很好的答案 , 有待慢慢寻找 。
写在最后
之前每次见到外公 , 他基本都在书桌前写啊写 ,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 我一直感叹他的勤勉 , 却总因为他记的内容我并无兴趣 , 从来没有细看过他的笔记 , 也没有和他讨论过记笔记整理笔记的心得 。 此回整理遗物才第一次认真翻阅 , 发现自己这两年间一直在四处寻访个人独特的笔记系统 , 却独独错失了身边的人 。
【翻阅外公的活页笔记本,我对双向链接与卢曼笔记法感触更深了】幸运的是 , 多年来外公的笔记系统非常稳定 , 大致可以描画出框架 。 外公似乎并没有专注于探索如何更好地记笔记 , 但就是基于多年的实践建构了完整且有延续性的系统 , 他的许多方法与我在书中读到的笔记法不谋而合 , 也便坚定了我坚持基于这套方法建立和完善自己笔记系统的信心 。 虽然读了许多理论 , 想了许多问题 , 但实践上终究还是刚刚起步 , 需要继续努力 , 好好写笔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