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二 )


(2)地棚:在下种或移栽后,立即盖上稻草 , 盖时不宜过厚,也不宜过稀,以把泥土盖过为度 。稻草整齐地放直,每隔100~120厘米远的地方用竹片随面的曲度夹好,以免风吹或人为地触乱稻草,伤害三七幼苗 。
2、加强管理:
(1)三七播种移栽后,必须专人日夜在田间看管 。三七种植2~3个月后,正遇冬末和初春的干旱 , 这时应该适当淋水,保持湿润,以利发芽 。到春天有水后,不应淋水,相反应该做好排水工作 。下雨后园内积水或一连几天都是下雨,出太阳时三七叶就会卷缩,呈枯死状,这时可用草木灰吸收土中过湿水分 , 同时增加了钾肥 , 使其组织增强 , 而增加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 。
(2)消除园内杂草:三七栽在半阴半阳地方,生长势比较弱,畦面上不应有其他杂草 , 否则会影响它的生长 。清除园内杂草在入春后是一件经常的工作,要做到有草即除,园内外四周相距100厘米的地方所生的杂草也应铲除,以免害虫蔓延入园 。
(3)追肥:三七追肥应该是每年追肥2次,第1次追肥在大暑后(大小暑前不宜追肥),这时正是开花结子,应该施骨粉,普遍l匙便可施3株 。第2次在11~12月,肥料最好是干牛栏粪混合草木灰(其中牛粪应比草木灰多),施时不挖土,只是把肥料盖于三七头上 , 但施肥时千万不要触伤其根部 。
3、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黑斑?。憾辔:Ω?。5~9月严重 。花果受害呈褐色水渍状病斑,形成“干花”、“干果” 。防治方法:选择无病的果实和幼苗种植;播种定植前,进行种苗消毒,冬季彻底清园 , 烧毁病株、残叶及杂果,并用波美2~3度石硫合剂喷洒畦面,雨季要注意排水、降温;发病前和发病时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洒,每5~7天1次,连续4~5次 。
②白粉?。悍⑸毡?nbsp;, 蔓延迅速,危害较大 。主要借风力 , 由病叶、病果传播,3月发生,4~5月严重 。以危害叶片为主,严重时叶面脱落 , 尤以气温较高,阴棚过稀、过密情况下易发病 。防治方法:冬季认真清园;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喷畦面及三七园,出苗前后,再喷洒1~2次 。
③黄锈?。菏且恢志咦右?,3月侵入叶片,5~8月危害严重,尤以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时发病迅速,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选无病植株结的种子作种 , 用无病种苗定植;冬季清理三七园 , 发现病株及时用波美0.1~0.2度石硫合剂和300倍波尔多液,每隔7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
④根腐?。河啥嘀植≡淳?,一年四季发生 。5~8月发病严重 。发生时,子芽、根部腐烂,地上部分死亡 。防治方法:定植时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1.5千克60%菲醌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季节前,用50%托布津1500倍液浇灌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土壤撒生石灰消毒,以防病菌传播 。
⑤立枯?。何缙诓『?nbsp;, 病菌在三七园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浸染幼苗,4~5月阴雨天气中危害严重 。初发时 , 茎基出现黄褐色水渍条状病斑 , 使受害部位缢缩而折断,幼苗死亡 。防治方法:育苗地选择生地或未种过三七的熟地,用柴草烧墒,或用五氯硝基苯、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底肥应充分腐熟细碎;选用健壮的种子育苗,育苗前用药剂消毒;病株及时拔掉 , 周围撒生石灰消毒 , 并用托布津1000倍液,每7天1次,连续~3次 。
⑥炭疽?。翰≈暝谌叩目葜β湟渡锨狈蕉?,4~5月浸染,6~7月发病严重 。危害叶片、茎秆、幼苗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集中烧毁病株、残叶;畦面进行药剂消毒;雨季打开园门通风、降温;幼苗期增施草木灰;发病后,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3~4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