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学投资( 三 )
文章图片
图5/7
(理想汽车创始人 李想)
而理想汽车 , 迄今总共有六次对外投资 , 分别参与投资了研发自动驾驶的公司知行汽车和易航远智、传感器公司流深光电和无人车研发的新石器 , 理想的计划是通过投资上述公司完成L2.5级自动驾驶功能 。
对于自动驾驶和感知传感器的公司 , 理想汽车的投资逻辑和蔚来一样 , 即布局汽车产业链 。 而投资研发无人驾驶商用车企业新石器 , 一方面 , 是出于盘活其闲置资产的考虑 , 即SEV项目下的底盘和电池工厂 。 另一方面 , 也是理想在无人驾驶商用车方面的布局策略 。
“蔚小理”都把自动驾驶作为了出行核心科技重点布局 , 但理想和小鹏更着眼于布局出行产业链 , 而蔚来布除了布局汽车本身产业链外 , 也对企业服务、生产制造等其他领域进行布局 。 投资风格的迥异 , 或许也和其创始人的个人风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汽车媒体和电商平台出身的李斌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和营销宣传 , 相对应地 , 蔚来资本在投资市场更为活跃 , 更加高举高打 。 而技术背景出身的何小鹏 , 业内人士对其评价是“低调 , 沉浸在自己理想当中 , 不愿意抛头露面的人 。 ”无论是投资载人飞行器还是智能机器马 , 其投资布局与创始人“低调的理想主义”特点一脉相承 , 不张扬却也更“未来”、更“科技” 。
李想的创业经历不可谓不丰富 , 高中开始做个人网站 , 泡泡网之后又经手汽车之家网站 , 业内人士评价其“经手的产品不惊艳 , 但很务实 。 ”相对应地 , 理想的投资布局始终围绕着汽车及其周边业务展开 , 比起在投资市场活跃的蔚来和低调的小鹏 , 理想介于两者之间 。
并购 , 解决造车“绊脚石”
除了利用投资进行“锦上添花”的布局外 , 对于造车主业要解决的“绊脚石” , 造车新势力们更倾向于通过收购的方式补齐短板 。
继小鹏通过收购福迪汽车拿到了整车生产资质 , 在广州、肇庆等地的工厂规划年产能达数十万后 , 小鹏又斥资2.5亿元收购智途科技 , 目的是掌握其高精地图资质 。 据悉 , 目前国内共有28家企业或机构获得了甲级测绘资质 , 稀缺的测绘资质也因成为车企布局的重点 。 小鹏此番收购智途也成为新造车中第一家拥有甲级测绘资质的公司 。

文章图片
图6/7
(小鹏广东肇庆工厂)
而理想汽车除了通过并购力帆拿到整车生产资质外 , 据报道称 , 理想汽车将接手北京现代顺义基地 , 项目计划2023年投产 , 达产后理想汽车顺义工厂的年产能可能会达到30万辆+ , 预计理想最快下半年正式接手 。
不过 , 对比其他造车新势力大多“豪掷千金”通过收购股权等方式获得整车生产资质 , 蔚来汽车目前仍由江淮代工 。 2021年3月 , 蔚来拟与江淮成立合资工厂 , 双方的关系也由“代工厂”转变为“合作伙伴” 。
除此之外 , 蔚来的其他收购多服务于其关联方 , 2021年2月 , 蔚来斥资55亿人民币收购蔚来中国3.305%的股权 , 同时以100亿元增持蔚来中国 。 据悉 , 完成股权收购和资本认购后 , 蔚来汽车将合计持有蔚来中国90.36%的控股权 。
蔚来为何会做出如此举动 , 在外界看来 , 或许正是在为蔚来中国的IPO做准备 。 因为在此前 , 蔚来已与合肥签订蔚来中国5年内上市的对赌协议 。 蔚来对外表示“此次回购 , 合肥计划将投资蔚来中国所获收益再投资于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 同时考虑蔚来汽车股东的权益 , 回购是多方共赢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