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学投资


“蔚小理”学投资

文章图片
图1/7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用造车吸入的庞大现金流做投资, 不仅能“钱生钱” , 更能向整个产业链渗透 。
文/祝婷婷、罗宁 编/王一粟
来源/商业数据派(ID:business-data)
2021年下半年 , 面对“跌跌不休”的中国汽车市场 , 新能源汽车成为挽救颓势的主力军 。
今年10月 , 面对已经连续5个月下滑的中国汽车零售销量 , 新能源汽车销量反而继续扩张 。 乘联会数据显示 , 10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71.7万台 , 同比下滑13.9% , 但与此同时 ,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32.1万台 , 同比上涨141.1% ,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18.7% , 同样受芯片短缺影响 , 但新能源汽车依然涨势喜人 , 再一次证明了这一行业发展之迅速 。
新能源之火正在燎原 , 而在中国火花最大的“蔚小理” , 也一步步迈入“创而优则投”的生态路 。
10月13日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企业海博思创宣布完成Pre-IPO轮融资 , “造车三剑客”之一的蔚来也在投资中名单中 , 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表示 ,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影响下 , 储能产业正在爆发 。 ”
无独有偶 , 10月19日 , 小鹏汽车生态企业小鹏汇天宣布完成超过5亿美元A轮融资 , 投前估值超10亿美元 。 此轮融资由IDG资本、五源资本及小鹏汽车领投 。 公开资料显示 , 这是迄今为止亚洲低空载人飞行器领域企业获得的最大单笔融资 。
随着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通过Pre-IPO和美股IPO后手握百亿现金 , 三者也从创业者摇身一变成为投资人 , 开始进行多方位的并购和投资 。 造车吸入的庞大现金流 , 正在向整个产业链渗透 。
弹药充足的造车三剑客 , 在热火朝天造车的同时 , 似乎也走出了风格迥异的投资路线:
1、蔚来资本攒局先人一步 , 5年共投资约40家企业 , 打造大产业大联盟;
2、小鹏汽车低调入场 , 一手进军飞行器和机器人押注未来 , 一手抓紧补足自身短板;
3、理想布局汽车产业链 , 盘活闲置资产 , 强化自动辅助驾驶技术 。
蔚来资本 , 与造车并行起飞
2016年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蔚来创始人李斌在饭店的lobbybar喝茶时对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张君毅发出了担任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的邀请 。
彼时 , 蔚来刚完成由百度、腾讯领投的C轮融资 。 虽然还未能实现自我造血 , 但已着手成立独立募资资金 , 这与张君毅对汽车领域的投资布局设想不谋而合 。
此后 , 高瓴资本、红杉资本携手李斌 , 宣布共同出资100亿人民币成立蔚来资本 , 主要关注新能源、新材料、电动力系统、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等相关产业 , 旗下管理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 , 总规模逾百亿 。
百亿资本棋局落定 。 2017年 , 蔚来资本与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共同发起设立了首期人民币基金 , 侧重成长期及成熟期投资 。 随后 , 旗下美元基金也于2018年完成首次交割 , 侧重早中期投资 。 成立以来 , 蔚来资本共投资40余家企业 , 涵盖自动驾驶及智能化系统、车联网出行服务、新能源及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及核心零件、先进制造等5大领域 。
相比理想和小鹏 , 蔚来的资本布局既早期又大手笔 , 与造车主业并行起飞 。
诞生之初 , 蔚来资本率先布局嘀嗒出行等网约车出行企业 , 由于其网约车赛道的投资布局中涵盖滴滴的主要竞争对手 , 如首汽约车、嘀嗒出行、飓风出行等 , 也一度被外界调侃为“反滴滴联盟” 。 嘀嗒出行创始人宋中杰在采访中曾提到 , 第一次见面时李斌就抛出了橄榄枝 , 随后以极快的速度敲定了投资事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