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VR就是元宇宙?拆解元宇宙炒作四大乱象( 四 )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的软件、半导体、通讯、互联网行业的资深人士表示 , 高新技术发展至今实现的多项新兴产业诸如无人驾驶、数字货币、区块链、VR眼镜等并没有被普及到家家户户使用的程度 , 这是由于运用新兴技术的产业往往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推进 。 元宇宙领域涉及的跨学科技术及未来落地前景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
乱象四:会重蹈VR覆辙吗
业界普遍认为 ,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 , 这不禁令人想到被称作“虚拟现实”元年的2016年 。 而如今资本热炒元宇宙的情形 , 也像极了当年VR被追捧时的样子 。
资料显示 ,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 简称VR技术也称人工环境 。 指利用电脑或其他智能计算设备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 , 提供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 , 让用户如同身历其境一般 。 概念一出 , 布局VR产业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罗万象” , 除了游戏行业 , 包括电、传媒、甚至玩具销售等行业也纷纷入局 。
一位游戏行业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2015年底 , VR创业公司劲头很足 , 但多数都是技术积累偏弱的小公司 , 处于拿着故事在一级市场圈钱募资的阶段 , 到了2016年初VR , 随着大型游戏公司、通讯巨头的业务布局来开 , 行业在硬件、软件以及平台方面有大幅提升 , 如完美世界、SONY、微软、三星等积极布局 。
值得注意的是 , 如今因蹭元宇宙热点出圈的中青宝 , 当年也曾靠着VR概念火过一次 。 2016年 , VR被热炒 , 中青宝曾在互动平台表示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开发游戏 , 是国内网络游戏行业中拥有包括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在内的为数不多的全资质全牌照企业之一 。 也积极表示 , 公司一直高度关注虚拟现实技术与游戏结合的发展情况 , 未来将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适时布局虚拟现实技术在自身游戏中的应用 。
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近十年VR/AR赛道投融资大数据报告》显示 , 近十年来国内AR/VR赛道共发生融资事件411起 , 披露金额达102亿元 , 2016年为融资高峰 , 当年融资事件共计120起 , 披露融资金额近25亿元 , 均为历年第一高 , 2020年融资事件18起 , 披露融资金额近11亿元 。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2016年有大批的VR、AR公司诞生 , 如今来看当年在风口涌进的VR、AR公司 , 败多成少 。 且幸存下来的公司异常冷静 , 新扎进来的十分高调 。
以当年首批进军VR市场并大举扩张的乐视网、暴风科技为例 , 欲抢占先机却最终以退市收场 。 尽管布局VR业务对其退市的影响不一定构成因果关系 , 但从目前行业的发展来看 , 当年讲故事的公司 , 如今少有实际成果兑现 。
资料显示 , 2020年7月21日 , 曾依靠讲故事备受股民青睐的乐视网被正式摘牌 , 千亿市值崩塌;2020年11月10日暴风科技被深交所摘牌 。 公司在退市整理期首日的开盘参考价 , 仅为1.48元/股 , 与股价高位248元/股相比几乎归零 。
华闻传媒(000793.SZ)、奥飞动漫(002292.SZ)、数码视讯(300079.SZ)、奋达科技(002681.SZ)等蹭过VR热点的公司如今的股价表现也令人担忧 , 截至11月12日收盘 , 每股股价均不超过10元 。
对于当前炙手可热的元宇宙 , 朱天宇更愿意把其概念拆解为3D交互加全真 , 他认为 , 这个递进过程是需要相当长的周期的和大量资源技术积累 , 才有可能实现 。 所谓《头号玩家》中的科幻现实场景距离我们还很远 , 就好比自动驾驶在电影里面出现无数遍了 , 但是从工程角度来讲 , 自动驾驶还要数之年后 。
但是另一角度来看 , 也蕴藏着机会 , 朱天宇分析 , 从底层的芯片的算力到算法、到引擎 , 再到应用层面等 , 都会在3D交互的趋势中被改写 。 这些不会立刻反映到终端体验上 , 但是暗流涌动 。 另外一方面 , 已有很多的内容开发者 , 如游戏、互动内容领域 , 都有机会参与到所谓元宇宙构建中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