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最低价”翻车 欧莱雅失火殃及“双11”

_原题是:欧莱雅失火殃及“双11”
游走在红线边缘的欧莱雅 , 终究因为“全年最大力度”栽了跟头 。 11月18日 , 欧莱雅顶着多方压力道歉并给出提供优惠券的解决方案 , 但消费者看起来并不买账 。 “双11”期间 , 因“低价”翻车的品牌不在少数 , 蒂佳婷、斐乐等品牌也遭到了“声讨” , 行业对品牌商用“最大力度”“史上最低价”(史低价)等字眼刺激消费的行为颇为反感 , 而各平台促销机制过于繁琐复杂也成为困扰消费者和品牌方的一个因素 。 专家认为 , 随着互联网信息不对称的大幅减弱 , “极限促销”的泡沫逐渐消失 , 靠低价营销揽客的时代也将走向终结 。
因“最低价”翻车
欧莱雅的一款安瓶面膜被全网口诛笔伐 。 欧莱雅此前在微博宣称10月20日李佳琦直播间预售的安瓶面膜是“全年最大力度” , 但随后在欧莱雅天猫旗舰店自己直播间同款、同量面膜最高优惠后却低于李佳琦直播间170多元 , 一时间众多消费者顿觉“被欺骗” 。
无独有偶 , “双11”期间护肤品牌蒂佳婷也遇到了相似事件 。 近日 , 蒂佳婷官方微博宣称李佳琦直播间的面膜为“史低价” , 然而蒂佳婷旗舰店中同款面膜却便宜了130元 , 遭到消费者集体投诉 。
截至目前 , 上述两品牌均已删除了此前微博中出现的“全年最大力度”以及“史低价”这类极限用语 。
品牌商曾经引以为傲的低价策略 , 如今已然成为了不良方案 , 引得消费者频频投诉 。 早在2015年实施的新广告法就明确规定 , 禁止商家在广告中使用极限用语 , 违规者将被处以20万元以上罚款 。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 , “史低价”按照消费者通常的理解 , 就是史上最低价格 , 与“全年最大力度”相似 , 均属于极限用语 , 也涉嫌违反广告法规定 。
“对于欧莱雅以及蒂佳婷后续价格更低的商品 , 如果是消费者使用了品牌方自己提供的优惠券 , 就属于品牌方虚假宣传;如果是平台提供的优惠券 , 则要考虑品牌方是否提前知晓有此优惠 , 如果知道 , 也属于品牌方虚假宣传 。 ”赵占领表示 。
对于新优惠券由谁发放以及是否提前知晓平台优惠机制等问题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联系了欧莱雅和蒂佳婷品牌方 , 但截至发稿对方暂未回复 。
11月18日晚 , 欧莱雅表示 , 意识到此次“双11”期间 , 存在设计整体促销机制时考虑欠周全、在短期内遇到超大量快件造成快件滞留、应对大量问询客服反应不及时等问题 。 “对此 , 我们也向消费者们表达真诚的歉意 。 ”
繁琐规则成枷锁
面对各方的声讨以及李佳琦、薇娅的“逼宫” , 欧莱雅18日凌晨发布的声明表示 , “对于此次巴黎欧莱雅安瓶面膜双十一促销机制因过于繁琐而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 , 表示深深的歉意” 。
据消费者以及欧莱雅品牌方表示 , 出现部分消费者在预售后以较低价格拍下商品 , 是因为叠加使用了多种平台及店铺的优惠 。 而想要享受这些优惠 , 还需要单笔订单凑单满一定总价 , 同时平台系统会自动将符合条件的优惠叠加平摊到活动商品上才能享受 。
蒂佳婷方则表示 , 造成此次差价的原因 , 本意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购买 , 但由于电商平台推出临时机制及凑单 , 造成部分用户在店铺购买的到手价低于直播间的价格 。
作为“双11”的主战场 , 淘宝中不仅有各类满减、88VIP会员等固定活动 , 还有直播间红包雨、做任务领红包等随机性优惠 。 不仅限于淘宝 , 京东、唯品会也有相同的策略 , 例如京东的各类跨店满减、京东PLUS会员、“双11”红包雨;唯品会则有新客专享、限时满减优惠券、全品类券、部分产品优惠券等 。 诸多电商平台已将跨店满减折扣玩得风生水起 , 网友多年来一直戏谑“双11”折扣堪比奥数 。 以至于繁琐的计算方式也让“双11”期间的部分产品价格没有最低 , 只有更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