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二 )


亚马孙河为巴西提供了巨大的能源资源 , 但这一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孕育的热带雨林却给电力传输竖起天然屏障:水电资源集中于巴西西北部的亚马孙河流域 , 用电负荷却跨过亚马孙雨林 , 集中在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和南部 。
作为掌握全套特高压输电技术和装备制造的国家 , 中国和巴西合作建设了一条贯穿南北的“能源高速路”: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一期和二期工程先后建成投运 , 里程数达到4500公里以上且沿途损耗极低 , 解决了巴西能源资源与需求的逆向分布困局 。
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文章图片

2018年8月7日 , 在巴西东南部阿科斯市附近 , 工人在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二期工程项目现场施工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明 摄
分享先进技术 , 中国拿出最大的诚意;守护“绿色心脏” , 中国报以最真的善意 。 美丽山二期项目跨越巴西5个州 , 81个城市 , 为避让自然保护区 , 光是塔位变更就有161处 , 异地恢复植被1100公顷 。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 。 2011年以来 , 中国已累计安排约12亿元 , 与35个国家签署40份合作文件 , 还为近120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约2000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 , 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
以诚意和善意“授人以渔” , 在保护中发展 , 在发展中保护 。 完善全球环境治理 , 中国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 可持续发展模式持续造福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 。
山川河谷添绿意
给地球系上“绿”丝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一带一路”
文章图片

2020年6月6日 , 一批比亚迪纯电动大巴从智利圣安东尼奥港驶往首都圣地亚哥 。 新华社发(Enel公司供图)
坐落在“南美洲脊梁”安第斯山脉与太平洋之间的智利 , 拥有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 然而 , 因为地形、气候和能源结构等多种因素 , 这个国家时常遭受雾霾困扰 。
2018年底 , 一抹“中国红”成为首都圣地亚哥街头的独特风景 , 那是中国企业比亚迪和宇通生产的电动公交车 , 如今已在当地投放数百辆 。 智利总统皮涅拉亲自为它代言:“座椅非常舒适 , (行驶)非常安静……最重要的是 , 它不污染环境 。 ”
改善智利空气质量、缓解巴西环境污染、助力西班牙可持续发展、让芬兰居民更好享受绿色出行……从拉美到欧洲 , 越来越多的城市路面上出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王朝阳说 , 发展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 而中国在技术、产能、制造成本方面的优势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
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 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 , 中国实实在在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能源低碳转型和技术创新 。
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斯塔克说 , 绿色“一带一路”给世界带去的最大好处 , 就是工业的进步和低碳能源生产成本的降低 , 整个世界都将从中受益 。
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 曾经孕育出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两河文明 , 而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让这片土地逐渐埋没于沙尘 。 荒漠化是气候变化的直接恶果之一 , 被称为“地球癌症” 。
“我的梦想是把从中国学到的防治荒漠化经验移植到伊拉克 , 让沙漠变为绿洲 。 ”参加中国防沙治沙国际培训班的伊拉克国家荒漠化防治委员会农业副总工程师萨马德·卡米勒·阿里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