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这是2021年8月10日在芬兰埃斯波拍摄的即将投入运营的比亚迪电动公交车 。 新华社发(马蒂·马蒂凯宁 摄)
中国分享技术和经验 , 与“一带一路”的伙伴们一起守护文明摇篮 , 也一起“绿富同兴”:中国的节水梯田模式“拷贝”到埃及 , 在西奈半岛山区涵养水源;非洲“绿色长城”有中国技术支持 , 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 , 中国绿色化肥试验区促成小麦等农作物最高增产400%……
巴基斯坦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拉迈说 , 中国正在帮助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动低碳无碳经济转型 , 且有正确的政策、愿景及项目 。
一件件绿色礼物 , 在山川河谷里装点四季 。 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自身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外实践和主动作为 , 也使“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转向高质量发展 。
冰川地热圆绿梦
文章图片
2018年8月11日 , 伊拉克国家荒漠化防治委员会农业副总工程师萨马德·卡米勒·阿里(右)站在巴格达东南部防治荒漠化育林中心内 。 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 摄)
远隔万里 , 靠近南极洲 , 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这个困扰阿根廷人何塞·卡斯特罗许久的问题 , 在莫雷诺冰川脚下找到答案 。
冰川是气候的产物 , 也指示着气候的变化 。 莫雷诺冰川是世界上仅有的3个总面积仍在增长的冰川之一 , 融水汇成圣克鲁斯河 , 一路从巴塔哥尼亚高原流向大西洋 。
在圣克鲁斯河建造“世界最南端”的水电站 , 是阿根廷人半个世纪以来的梦想 。 2013年 ,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牵头组建的联营体中标“基塞”水电站项目 , 何塞·卡斯特罗就在这里与中国同事携起手来 。
实现梦想并不容易 。 项目现场终年寒冷 , 狂风不止 , 施工人员需要“全副武装” , 甚至张口说话都会让嘴里灌进砂粒 。 项目设计和实施中处处保护着冰川和周边生态环境 , 大坝蓄水高度比原计划降低2.4米 , 水电站设计了鱼道、生态放水底孔……
“基塞”水电站建成后 , 年均发电量可达49.5亿千瓦时 , 满足150万家庭日常用电 , 每年为阿根廷节省近11亿美元油气进口开支 , 还可以向邻国出口电力 。
越靠近两极 , 气候越发寒冷 , “一带一路”合作依然火热 。
冰岛 , 这个欧洲最西北角大洋上的国家 , 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 拥有独特的能源:地热能 。 这是一种蕴藏在地壳之下的可再生能源 , 清洁低碳、分布广泛 。
冰岛对地热的利用已有近百年历史 , 而中国也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 中国给冰岛提供了市场、资金和平台 , 让地热能的应用延伸到世界更多地方 , 两国也开展地热培训项目为国际社会培育专业人才……地热合作 , 已成为冰岛和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项目之一 。
从技术交流到项目开发 , 中国与各国在“一带一路”中持续互学互鉴 , 不断分享先进技术和方案 , 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思路 。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 “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 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加紧密:中国与28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 , 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 , 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 , 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合作的绿色底色也越发鲜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