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硬件赛道开启争夺战,三路玩家谁能杀出重围?( 五 )


“家长购买教育硬件 , 首先看重它的教育属性 。 内容生产者是谁?有没有权威性?品质好不好?有没有精雕细刻?都是衡量因素 。 另外一个重点是交互 , 用AI的方式完成对学习能力的诊断 。 因此 , 在硬件的底盘上 , 有不错的内容、有效的交互 , 才能构成一个比较高级的智能硬件 。 ”殷述军说 。
对于三者来说 , 在硬件本身上 , 大家几乎是公平的 。 “智能硬件行业的爆发前提是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 每个领域、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供应商 , 包括卖屏幕的、卖纸笔的、卖笔记本的 。 ”殷述军说道 。 实际上 , 罗博智慧笔本身即为服务B端的ODM厂商(Original DesignManufacturer) 。 ODM厂商基于对整体行业技术发展的把握 , 设计开发出原型产品 , 然后再按原厂的需求与授权 , 双方共同完成从硬件底层结构到外观的设计 , 然后进行制造加工 。殷述军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各大品牌均有自己的ODM厂商 , 部分也会与OEM厂商合作生产 , 然后贴牌 。 “因此 , 几类入局者在硬件本身的选择上并不存在很大差别 。 ”
除硬件本身之外 , 三类玩家各自有优劣 。
寻找潜在的流量入口 , 是互联网玩家入局智能教育硬件赛道的重要原因 。 殷述军解释称 ,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 , 教育领域拥有一个巨大的用户群体 , 进入教育赛道后 , 教育业务产生的用户又成为平台的终身用户 , 然后再将这些流量变现 。 “因此 , 互联网巨头入局教育硬件 , 看重的不仅仅是其带来的利润 , 更多是一种流量获取手段 。 ”
殷述军指出 , 这一类玩家做教育产品 , 由于缺少教育基因和教育经验 , 在教育的专业性和口碑上较为欠缺;但他们AI技术和数据非常领先 , 在教育硬件的交互上相对具备优势;另外 , 拥有强大的流量、资金和资源整合能力 。
“对互联网大厂来说 , 需要建设的东西比较多 , 如上下游的供应链、全国代理营销体系、服务体系等 , 这些东西其实不太是互联网大厂所擅长的 。 ”陆昀指出 。 “腾讯更适合做连接和生态 。 我们在硬件供应链上的积累其实并不多 , 因此没有选择直接下场竞争 , 而是将最核心的云+AI+教育基础应用提供给合作伙伴 , 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 ”陆昀介绍 , 腾讯在智能教育硬件赛道的定位在于提供软件解决方案给硬件厂商 。 “合作伙伴很多 , 现在在谈的有十几个不同的电脑厂商 , 包括学习平板厂商等 。 另外 , 最近很多人推扫描仪、打印机等教育硬件 , 腾讯在这方面也有布局 。 ”
相比之下 , 传统硬件厂商在渠道优势和市场品牌上根基深厚 。 他们拥有强大的线下销售网络和暂时领先的销售数据 , 但是短板也非常明显 。 在技术、算法、AI能力上欠缺 , 无法与互联网巨头抗衡;而在内容及资源优质程度上 , 又不及新入局的K12教育企业 。
而内容极其重要 。 多鲸行业报告中指出:“能否链接优质学习内容和教育资源 , 通过硬件推出场景化的教育服务功能 , 是教育智能硬件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 ”
上述三者当中 , 殷述军相对更加看好K12教育企业 , 他们做硬件的价值在于有足够多优质内容 , 优质师资做教研、生产内容 , 专业性更强 , 在教育领域有较好的口碑 。 多位受访者判断 , K12教育企业下场做教育硬件会更有竞争力 , 会对传统硬件厂商形成冲击 。
K12教育企业转型做教育硬件也并非那么简单 。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硬件和内容归根结底不一样 , 做硬件对供应链、产品周期的要求较为严格 , 比做学科培训要复杂得多 , 这对在硬件圈子没有资源积累的企业来说会是个考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