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柳夜熙拉动的“虚拟偶像”赛道,要如何激活千亿市场?

作者| 赤木瓶子
在元宇宙正设想与未来“对赌”之际 , 虚拟人率先点亮了公众视野 。
今年开始 , 柳夜熙、MERROR、翎等虚拟人陆续诞生 , 他们从传统的虚拟偶像市场、功能性顾问领域来到了美妆、国风、人类观察等赛道 。 截至发稿前 , “一个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的抖音账号 , 共更新过两条视频 , 关注数已经超过533万 , 成为视频博主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
被柳夜熙拉动的“虚拟偶像”赛道,要如何激活千亿市场?
文章图片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 , 同比增长 70.3% , 预计 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2020年虚拟偶像带动周边市场规模 645.6 亿元 , 预计 2021年为1074.9 亿元 。
这样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 , 早在前两年 , 以明星形象IP为主的虚拟人便诞生 。 如今 , 市场对于这一领域的强大驱动 , 让明星IP的“保险”切入口不再是第一选项 。
在逐渐被优化迭代的科技技术下 , 从业者对公众喜好的了解与对视频媒体平台的恰当运用之下 , 虚拟人作为一种最易被理解与接受的跨次元形式 , 不断撬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合发展 , 撕开更多新通道的入口 。
从形象IP向“原生”过渡 , 虚拟人正从屏幕走向现实? 公众对于虚拟偶像的认知来自初音未来、洛天依、银发少女AYAYI等虚拟歌姬 , 再到A-SOUL、RICH BOOM等虚拟偶像团体 , 虚拟偶像从个人到团体 , 经历多次技术革新 , 与市场经济相互渗透 , 绽放出了多种形态 。
如今 , 虚拟人正在从形象IP向独立原创过渡 , 它们大致分为三大类别 。 第一类是明星、游戏等经典IP的虚拟形象 。 比如早期的次世文化集中发力与明星虚拟形象定制 , 包括迪丽热巴的虚拟形象“迪丽冷巴” , 黄子韬虚拟形象“韬斯曼” , 还有欧阳娜娜的虚拟乐队“NAND”等等 。
两年前 , 次世文化与52TOYS推出了以黄子韬形象为参照的定制产品“韬斯曼限定招财宇航员” , 该品一出便迅速售罄 。 并且 , 该形象IP不仅拥有自己的原创漫画和限定手办 , 还在明星演唱会与“本尊”同框演出 , 并且收获了不错的粉丝反响 。
【被柳夜熙拉动的“虚拟偶像”赛道,要如何激活千亿市场?】以明星作为虚拟形象切口 , 注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热启动” 。 明星自带的流量与粉丝会成比例的引流至虚拟形象IP领域 。 尽管这样的虚拟IP同样需要大量技术创意与专业运营动作 , 但在虚拟人领域 , 却是会显得进取心没那么强烈 , 毕竟这样诞生之下的虚拟形象IP , 更像是明星IP的附属品存在 。
第二类则是品牌定制虚拟IP 。 比如餐饮品牌麦当劳的虚拟形象“开心姐姐”;护肤品牌欧莱雅中国的虚拟偶像“欧爷”、“莱姐“;护肤品牌薇诺娜的虚拟形象薇薇、诺哥和青刺果;美妆品牌花西子的国风虚拟形象“花西子”等等 。
被柳夜熙拉动的“虚拟偶像”赛道,要如何激活千亿市场?
文章图片

这类品牌的特点是 , 依托于品牌调性诞生 , 于品牌绑定 , 对于受众群体具有一定的粘附力 。 以首个由国货彩妆品牌打造的超写实虚拟形象“花西子”为例 , 不仅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妆容和东方美的超写实虚拟形象 , 也为后来的美妆品牌奠定了虚拟形象的营销基础 。
被柳夜熙拉动的“虚拟偶像”赛道,要如何激活千亿市场?
文章图片

第三类也是当今大热的虚拟人市场“宠儿” , 国内的原创虚拟人IP 。 如美妆博主柳夜熙、超写实国风虚拟KOL翎、华纳签约的虚拟音乐艺术家哈酱、小红书虚拟博主AYAYI等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