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象比现实更真实?人类将成为“两栖物种”?“元宇宙”已来?( 三 )
不过 , 任何新兴技术的落地都会伴随着未知风险和挑战 。 相关行业专家认为 , 未来在跨企业的“元宇宙”中 , 需要有一个公允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来对用户数字资产进行确权 , 实现跨不同公司应用的调用 , 比如在A游戏中买了件衣服 , 在B游戏中要能穿戴;用户的“数字化身”也应实现在不同平台的统一和互通 。
此外 , 元宇宙的发展过程中 , 也将遇到价值伦理、虚拟空间管控等新问题 , 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进行规范 。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当现实空间遇到虚拟空间 , 除了要关注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 , 更需关注‘价值’本身的意义 , 要将有序的政策监管纳入其中 , 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 ”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等
大咖观点
普京:这无疑是一种挑战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席2021年“人工智能之旅”国际会议时表示:“我要提醒的是 , ‘元宇宙’这个概念是30年前由一位著名科幻作家提出的 , 按照他的设想 , 人们从不完美的现实世界逃到了‘元宇宙’ 。 这样的想法对如今的我们来说太悲观了 。 我认为 , 确实没必要走这条路 。 ”普京接着说:“我们要利用‘元宇宙’的功能 , 让人们不论相距多远 , 都可以一起交流、工作、学习、落实联合创新项目和商业项目 。 ”
普京认为 , 这对科技公司、创意产业、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设备的制造者 , 乃至对必须制订这个“全新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关系规范的法律学家来说 , 都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
马杰:元宇宙是一种很大程度上会实现的未来
“元宇宙将成为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人类第二空间 。 ”百度副总裁马杰认为 , 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 , 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 。 “元宇宙是一种未来 , 一种很大程度上会实现的未来 , 而现在正是一个可以占据主动权的最佳时机 。 ”马杰说 , 想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它 , 还需要整个社会的有机配合 , 无论是科技公司、内容公司还是资本 , 都需要从底层技术出发 , 找到内容生态系统的突破口 。
刘慈欣:元宇宙将引导人类走向死路
【幻象比现实更真实?人类将成为“两栖物种”?“元宇宙”已来?】曾创作多部科幻佳作、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元宇宙架构师”的刘慈欣直言 , 元宇宙将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次内卷 , 最后会引导人类走向死路 。
在《时间移民》中 , 刘慈欣称 , 这个时代的人们正在渐渐转向无形世界 , 虽然可以在两个世界都有一份大脑的拷贝 , 但无形世界的生活如毒品一样 , 一旦经历过那里的生活 , 谁也无法再回到有形世界里来 。
近日 , 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苏德超也在网上抨击元宇宙 , 认为其无非是哲学家诺奇克提出的“快乐机器” 。 这种机器一旦和大脑相连 , 被连接者将无法区分机器制造的幻觉和真实生活的区别 。 如果沉迷于此 , 将是一场人生灾难 。
一种视角
万物皆可 “元宇宙”?
近来 , “元宇宙”成为热门话题 , 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 从英伟达宣布推出为元宇宙建立提供基础的模拟和协作平台 , 到日本社交平台GREE开展元宇宙业务 , 从微软正努力打造“企业元宇宙” , 到脸书改名为元宇宙(Metaverse)一词中的Meta……不仅科技公司在元宇宙赛道上争相布局 , 一些机构也积极参与其中 。
我们离元宇宙的世界有多远?这个问题可能短期内不会有答案 , 但各类打着元宇宙旗号的套路与骗局已经有滋生的苗头 。 一些知识付费项目把元宇宙包装成一夜暴富的机会 , 声称“未来只有元宇宙这一条路” , 以贩卖焦虑的方式借机敛财 。 一些人言必称元宇宙 , 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实体内容却热衷于抢注各种相关商标 , 挖空心思从元宇宙概念中分得一杯“流量羹” 。 这就提示我们 , 对待新鲜事物 , 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时 , 也要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 , 警惕任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