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的主要观点 导读阿多诺读后感锦集( 九 )


经验的界限是历史形成并可以更新的 。
三、乐趣(文化工业的特性、拜物与退化、快感与思想、空闲时间)
文化工业下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都是在一个统一的僵死标准下进行的,一切对产品的反应都在预期之中,也就根本不存在对产品的真实鉴赏与真实反应 。文化工业的产品不需要也不存在艺术品的特殊本质与内部组织,而只是通过机械再生产和分配产生消费行为(购买),以及一系列的快感与震颤 。文化产品之间的区别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类型的文化工业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款,然后通过购买卷入文化工业的落网者与织网者 。
文化工业对艺术作品、对审美反应的消解 。
工业品与艺术品之间的差别在于,其一,工业品只是一连串孤立重复的部分,“有秩序而没有联系”;其二,工业品只是经验性存在的一部分,是现实的一部分,甚而加强现实 。
文化工业依赖于现代理性之核心的算计 。对消费者心理的揣摩,甚至故意的进行误导、塑造,都表现了文化工业如何根植又反过来影响现代理性与社会 。
文化工业同时也卷入了对既定秩序的偶像化过程,肥皂剧、明星选秀、八卦新闻、饭圈文化并没有逃离或喘息于当代生存的严酷,文化与经验现实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文化工业所制造的虚拟产品已经不仅仅为消费者提供虚假的情感发泄,更成为了经验现实的一部分,甚至在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对其余的经验现实的理解与思考方式 。
消费者不再思考整体,只默默顺从于碎片化的愉悦和快感,局部不再对整体进行批判 。工业品本身并不糟糕,糟糕的是其分散注意力的能力 。
快感不是因为对作品质量的鉴赏,而是因为对熟悉模式的认出 。
一个理性化的社会很有可能去追求非理性的目的 。
娱乐的目的并不是从现实中逃离,相反是肯定现实的,因为它要求获得快感的人们适应并接受眼下的荒谬,并从“反抗现实”的观念中逃离 。
文化产品的潜能被牺牲了,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必须套入既定的模式 。(大众文化,或者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的大众艺术,如何是可能的呢?当艺术成为大众的,艺术本身对社会、现实(或生活于其中的大众?)的批判与逃离又如何自处呢?艺术与现实是否也是阿多诺式的辩证关系?艺术与文化工业呢?)
乐趣和空闲时间实际上延长了工作的强迫性 。不工作的时间要用来恢复已被消耗的劳动力,所以非工作时间只是工作的一个附加物 。
阿多诺表明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工人的物化状态 。工人不仅在工作中被物化为劳动力商品,在所谓的空闲时间里,工人也并没有真正的自由选择 。(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工人(甚至中产阶级的白领)的周末是如何度过的 。带着一家人去迪士尼,去吃孩子梦寐以求的肯德基,一家人围在一起捧着薯片或爆米花,温馨地观看选秀节目或好莱坞电影 。当然,在网络时代,工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王者、吃鸡、淘宝、微博、抖音 。)是的,资本主义的可怕在于,整个社会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分为资本家与工人,工人在空闲时间中能做的,不过是在文化工业眼花缭乱的产品中“自由”地选择一款,甚至无法有效地恢复劳动力,只是在所谓娱乐的过程中消费了自己的劳动所得,因而不得不再一次投入到劳动中去,无穷无尽 。如何从这种无望的循环中逃离?任何一种艺术形式 。阅读、绘画、音乐,任何一种审美活动本身都是对生命与生活的肯定,对强制性工作的真正抽离与反抗 。
四、艺术(艺术与社会现实、哲学的辩证关系、美学、对萨特保守主义的介入文学观的驳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