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市占率首次突破10% 与燃油车对峙进入煎熬期

作者: 李溯婉
300万辆左右与2000多万辆 , 这分别是2021年中国电动车与燃油车的销量概数 。 两者看似依然不在同一层面较量 , 但背后暗流涌动 , 电动车首次攻破了10%市占率这道极其重要的防线 。
去年 , 国内新能源车未达业内预期仅售出136.7万辆 。 今年以来 , 新能源车超出业内预期 , 前9个月已冲破200万辆大关 , 全年有望跨上300万辆的台阶 。 随着电动车今年攻破第一防线之后 , 彻底打破此前“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 , 加速促使车市从燃油车时代转换到电动车时代 。
在第十九届广州车展这个今年中国车市的“收官盛宴”上 , 不仅是造车新势力表现积极 , 传统车企对电动车的态度也很认真 , 上汽智己和飞凡汽车、北汽极狐、东风岚图、广汽埃安、吉利极氪、长城沙龙等高端自主新能源品牌来势汹汹 。 连此前在电动车领域一度犹豫不决的跨国车企巨头也变得坚定起来 , 宝马、奥迪、凯迪拉克、沃尔沃、雷克萨斯等豪华品牌皆在车展上亮出电动新车 , 丰田、大众、本田等跨国巨头的纯电动(EV)新车也陆续驶入广州车展 。 甚至在华年销量仅有数万辆的跨国车企三菱和斯巴鲁 , 也分别联手广汽和丰田开发推出全新纯电SUV阿图柯和首款纯电SUV 车型SOLTERRA 。
在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集体发力下 , 这届广州车展的新能源展车数量增长近七成达到241辆 , 其中 , 中国品牌多达153辆 , 而外国品牌也达到88辆 , 助推总展车量冲至1020辆 , 其风头甚至盖过779辆燃油车 。 这意味着当前在乘用车市场上渗透率达13%的新能源车 , 随着新“战友”不断加入 , 2022年将发起更猛烈的攻势 , 有望攻破燃油车的新防线 。 随着市场上电动车产品逐渐丰富以及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电动车 , 传统车企对电动车的态度不再敷衍 。
按多个规划方案 , 国内新能源车2025年、2030年以及2035年的市场占比分别为20%、40%以及50% 。 一些业内人士甚至乐观地认为 , 新能源车20%的市占率不用等到2025年 , 或许明年就可以实现 。
虽然新能源车阵营士气高涨 , 但与燃油车博弈过程中 , 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 整个汽车产业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 从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的比拼转向电池、电机、电控以及芯片算法、激光雷达等技术的竞赛 。 进入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 , 车企将不再囿于产品的较量 , 从平台、电子电器架构以及生态圈等全面开战 , 战线明显延长 , 原有产业链逐渐被颠覆 。
【电动车市占率首次突破10% 与燃油车对峙进入煎熬期】为了在智能出行时代领跑 , 各家车企正不断筹集资金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 。 近日一份研究表明 ,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关于减少生产内燃机汽车的法规 , 全球车企计划2030年前在电动汽车和电池上的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 。 其中 , 大众集团承诺2030年前在电动汽车和电池的开发上投入至少1100亿美元 , 占汽车行业电气化总投资承诺的20%以上;而通用汽车和福特预计在2025年前投资近600亿美元 。
不仅是跨国车企 , 国内车企也纷纷加大对新能源车的投入力度 , 其中 , 长安此前曾宣布未来将在整个新能源车领域投资1000亿元 。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最近也透露 , 到2025年 , 该集团计划投入800亿~1000亿元 , 接下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 加快电池、新能源车以及数字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
然而 , 残酷的现实是 , 新能源车依然处于烧钱阶段 , 当前靠卖电动车赚钱的车企寥寥无几 , 被公认在新能源车领域实力最强的特斯拉和比亚迪 , 表面上实现盈利 , 但扣除碳积分交易获利以及补贴 , 其盈利能力依然不强 , 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在电动车销量大涨的情况下甚至出现净利润下滑 。 而各自投入数百亿造车的“蔚小理” , 虽然今年以来销量增长迅速 , 但依然未能摆脱亏损 , 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第三季度分别净亏损8.3亿元和15.9亿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