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对话六大车企CEO:“缺芯”虽痛、前景可期

_原题是:羊城对话六大车企CEO:“缺芯”虽痛、前景可期
11月19日 , 2021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 。 疫情反复下 , 今年的广州车展虽然也热闹 , 但终究留下了些许遗憾 , 部分车企缺席展位 , 一些以往会在车展期间与业内密集交流的车企人也被阻在了半路 。
车展一年一度 , 今年过去 , 明年还会再来 , 但关键的是 , 汽车市场有没有在变好 。 今年或许可以给予这个问题一个肯定的答案 , 疫情尽管没有离开 , 但汽车市场已经持续回暖 ,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 , 在各大“新老势力”的努力下 , 今年这一细分市场可谓“爆发”——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 今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38.1万辆 , 同比大幅增长176.6% 。
这是不少人始料未及的结果 。 就在去年4月 , 政策层面还认为新能源汽车尚不能真正被市场接纳 , 特意将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延长到了明年年底 。 而现在 ,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与品牌都推出相当有亮点的新能源车型 ,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提升 , 补贴更像是在起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 。
不过 , 挑战与机遇并存 。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后 , 汽车产业也面临着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供应链难题 , 尤其是芯片短缺 , 直到现在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很多车企的生产节奏 , 汽车市场难得地出现了相对普遍的“供不应求”现象 。
与此同时 , 在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的过程中 , 新模式、新生态也渐成趋势 。 过去几年特斯拉是唯一一家采用直营模式的车企 , 后来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等加入其中 , 而近两年来 , 很多传统车企如沃尔沃、上汽大众等也开始试水直营或者直销 , 直接面向用户会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 行业标准正在提升 , 现在还没有入局的车企开始面临真正的取舍 。
广州车展期间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围绕芯片短缺、新能源汽车布局以及渠道模式变革等热点话题 , 分别对话了广汽、沃尔沃、奇瑞捷豹路虎、戴姆勒、上汽奥迪、上汽大通等车企的高层 , 解读机遇与挑战并存之下汽车产业的破局之道 。
“缺芯”之痛仍在延续
《21世纪》:目前的芯片短缺问题会产生多大影响?今年销量目标完成度如何?
曾庆洪:完成今年的挑战任务是有困难 , 但基本目标可以实现 。 去年完成了203万辆 , 今年1-10月份 , 已经有168万辆了 , 现在还剩30多万辆 。 这两个月如果没有特殊情况 , 今年的基本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 但是很辛苦 。
唐仕凯:芯片短缺是全行业的挑战 , 包括中国市场 。 对于梅赛德斯-奔驰的中国业务而言 , 今年上半年相关影响并不明显 , 三季度影响有所显现 , 现在还在持续 , 希望未来能进一步缓解 。 但目前芯片形势对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电动化战略没有影响 。
马振山:根据推算 , 中国汽车市场的芯片短缺率在20%左右 。 但市场还有一种恐慌性逻辑 , 有的囤货 , 有的高价收购 , 形成争抢 , 这很不合理 。 芯片短缺预计明年上半年之后就会有所好转 。 奇瑞捷豹路虎也在积极协调 , 保证生产 。
《21世纪》:如何应对芯片短缺问题?
曾庆洪:现在我们的过线车不少 。 30万辆车没有芯片 , 我照做 , 等有芯片回来 , 周六、周日甚至半夜回来都要组装 。 现在什么办法都采取了 , 保证今年基本目标实现 。
除了缺件过线 , 还有国产化替代 。 芯片有几大类 , 包括控制芯片、功率芯片、储存芯片等等 , 真正影响到我们的是控制芯片 , 这主要包括EBS、MTC、TCC , 就是发动机控制系统、刹车控制系统 。 安全是车的大事 , 芯片不是一天半天就可以做出来的 , 我们可以进行部分替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