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激光雷达( 六 )


有了千里眼还不够 , 关键还得靠利用好激光雷达所产生的数据 , 也就是靠算法 。 本质上 , 各类自动驾驶功能均依靠特定的应用算法开发实现 。 自动驾驶的环境复杂多变 , 从庞杂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中准确快速地提取有效数据 , 并正确理解与分析有用信息是激光雷达应用算法开发的终极目标 。
但还是会有不少问题 。 比如目前 ,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应用算法尚没有统一的框架和评判标准 ,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特殊性 。 往往是精度越高、适应性越差 , 使用范围相当有限 。 面对各类复杂多变的自动驾驶场景 , 使算法具有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 提升算法的自适应性尤为必要 。
另外还有数据驱动的功能迭代 , 也是考验车企的一道坎 。
“感知和规划全都是由数据驱动 。 数据驱动的优势在于 , 智能驾驶系统中 , 遇到的corner case的数量级是超过百万级 , 这仅靠工程师去优化是不可能的 。 因此真正强大的智能驾驶一定要靠数据驱动 , 把大量概率小但会碰到的场景 , 通过数据化的方式去迭代和优化 。 ”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告诉虎嗅 。
不过现在好了 , 传统汽车企业没有软件能力没关系 , 有钱就行 。
“很多车企甚至自己没有软件的能力 , 直接跟激光雷达的供应商说 , 干脆你把算法直接给我捎里面完了 。 然后激光雷达供应商可能也没有算法 , 最后可能来找我们 。 ”上述自动驾驶供应商内部人士表示 。
这其实并不奇怪 , 在ADAS辅助驾驶领域 , 英特尔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曾一度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 。 之所以成功 , 是因为它不只是做视觉传感器的普及者 , 而且是“视觉传感器+计算芯片+智能算法”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商 , 这种接近于“即插即用”的合作模式备受车企喜爱 。

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激光雷达

文章图片
图12/13

在2021年GTC大会 , 英伟达发布了完全自主设计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NVIDIA DRIVE Hyperion 8 , 这是一款用于全自动驾驶系统的计算机架构和传感器组 , 它配备了英伟达自研芯片、英伟达推荐的摄像头、英伟达推荐的雷达 , 甚至还有英伟达标准的开发套件 。
另外 , 英伟达还直接展示了团队开发的感知算法 , 同时也提及自己的“高精地图测绘能力” 。 虽然英伟达没有直截了当的告诉车企 , 我们可以给你做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 但基本也展示出英伟达有做一家自动驾驶全栈供应商的实力 。
英伟达早期只向厂商提供芯片 , 到现在开拓各条战线 。 实际上 , 也倒逼着国产芯片厂商 , 提供更多软件方面的业务 。 比如前段时 , 刚囊获小米投资的AI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告诉虎嗅:“因为软件、算法及配套的开发支持 , 是体现芯片易用性的重要指标 。 目前的国产芯片相较于国际芯片品牌 , 它的优势主要就是体现在灵活高效的支持上 , 对客户贴身支持开发与服务 。 ”
“开发工具链是否完善是体现芯片易用性的重要指标 。 配合华山系列自动驾驶计算芯片 , 黑芝麻智能还发布了山海人工智能开发平台 。 它拥有50多种AI参考模型库转换用例 , 降低客户的算法开发门槛 。 ”
总的来说就是 , 有没有全栈软件自研能力都不重要 , 激光雷达厂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自动驾驶芯片厂商们 , 总会有人帮车企来释放激光雷达的硬件价值 。 本质上 , 还是看车企愿不愿意花钱 。

割韭菜最快的刀,叫激光雷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