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变28天 八公山风水惊变


文|赵阳
-
山里的朋友打来电话——淮王丹井又冒水了!
这是件激动人心的大喜事 。寻个空档,进山看水去!
出寿州古城靖淮门向北,跨过东淝河大桥,顺东台湖边行约千米,达八公山下 。绕过珍珠泉向东,顺山坡崎岖小道进山 。经过废弃的水泥厂门口,树木渐次稠密起来 。越上一个高坡,眼前豁然开朗 。原来半山是一片平地,平地东北尽头断崖嶙峋,断崖后群山起伏,松涛阵阵 。转身极目,东台湖、船官湖、寿州古城尽收眼底,如烟似岚,宾阳楼、靖淮楼、古城墙清晰可见 。一弯淝水斗折蛇行隐于芦荻阡陌中,通过东淝闸连于淮河 。低头,山坡下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一群喜鹊“吱吱喳喳”飞出飞进 。细辨,林中杂树以槐树居多,一串串槐花缀满枝头,四周清香弥漫,耳畔一片蜜蜂飞舞的“嗡嗡”声,更增添了旷野的寂寥幽邃 。平地过去是片广场,现在种满结荚的油菜,中间生长三五一蔟的老树,有槐,有桐,有松,有柏 。菜地与断崖间坐落两排东西走向的平房,过去是林场场部 。穿过门楼进入院落,院内过膝的荆棘头上吊着去秋的花果,裹着脚步难以成行 。两株双人合抱的法国梧桐枝叶茂盛,形如华盖,树下衰草茎干上承积一层黑白相间的鸟粪 。院落东侧地面,乱草丛中静卧石砌古建筑“月牙池”,顺月牙池暗沟上溯十来米有一古井,井口高出地面二十厘米许,直径约一米许,块石砌筑,石缝丛生着一种当地人称“皮树”的植物 。迫不及待走近,俯身拨开枝叶,井内果然汪满清泉!
淮王丹井重获新生,八公山幸甚!

惊变28天 八公山风水惊变

文章插图

(一)
最早知道淮王丹井,是通过品赏寿州耆老朱鸿震老先生的《寿州十景诗》:
白云深处采灵芝,行踏松花杖履迟 。
声价不矜刘世胄,衣冠犹是汉风姿 。
清泉汲水霜侵夜,宝鼎烧丹月上时 。
仙寿修成人去也,独留姓字与高碑 。
——《淮王丹井》
后来又读到清人黄景仁的《两当轩集》,里面也有关于淮王丹井的叙述:
花草何须怨楚宫,六朝残劫总成空 。
地经白马青丝后,山在风声鹤唳中 。
终古英灵走河北,此间形势障江东 。
我来只访刘安宅,一片斜阳古庙红 。
——《寿阳怀古》
《寿阳怀古》下方附有注释 。编者考证诗人所说的“刘安宅”,就是淮王丹井旁的淮南王宫 。淮南王宫后改建为刘安庙,淮王丹井位于庙东侧,是目前仅存遗址 。虽名“丹井”,其实是一眼山泉,砌栏成井,井口南侧留有出水口,泉水曲曲折折流入院中月牙池内 。池虽不大,而池水永远保持一定水位,不减不溢,缓缓流动,“原流泉渤,冲而徐盈”“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终始 。”(《淮南子?原道训》)
相传淮王丹井为淮南王刘安炼丹取水之所 。《太平寰宇记》记载:“昔淮南王与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 。余药在器,鸡犬舔之,皆仙 。其处后皆现人马之迹,犹在,故山以八公为名 。”这个记载与当地传说不谋而合 。西汉时,淮南王刘安一心想修道成仙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带着数千方术之士及家人住到山上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之术 。但是,炼了好久也没有炼成 。一天,天上出现八朵白云,每朵云上站着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他们捋着胡须,笑盈盈地落在山下 。八位神仙来到宫门前求见刘安,门吏见是八个白胡子老人,认为他们不会长生不老之术,不愿通报 。八公大笑,顷刻变成八个童子 。门吏大惊,赶忙禀报 。刘安顾不上穿鞋,赤脚出迎 。他知道这是神仙助他炼丹来了 。八公帮刘安取山泉水炼丹修道,不久仙丹炼成,刘安吃了后,觉得身子渐轻,遂与八位神仙一道飘然上天 。“余药在器,鸡犬舔之,”尽得升天,出现了“鸡鸣天上,犬吠云中”的奇观 。由此产生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鸡犬皆仙”、“淮南鸡犬”等典故,这座山从此也被称作“八公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