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雁老师回忆当年供销社的故事
----金雁老师回忆当年供销社的故事//----
----金雁老师回忆当年供销社的故事//----
----金雁老师回忆当年供销社的故事//----
----金雁老师回忆当年供销社的故事//----
----金雁老师回忆当年供销社的故事//----
----金雁老师回忆当年供销社的故事//----
供销社又回来了 , 过来人则会想起当年的很多往事 。 我们听金雁老师聊聊 。
——“供销”春秋
尴尬的定位
最近风闻要重新振兴供销合作社 , 这令我回忆起在供销社工作的那段经历 。 1972年我插队两年后参加工作分配到首阳供销社工作 。 供销社上面的“主管”是商业局 , 下面的“脚”是“代销点” 。 我所在的陇西县大一点的公社都有一个配套的供销社 , 当然除城关镇外 , 当属陇西的三大镇——文峰、首阳、菜子的供销社最大 。 供销社从最初的新民主主义阶段的产物快速演变成为计划经济服务 , 它的职能定位是农副产品的统购和农资产品和日用品的统销 , 试图通过这个机构ld农村商业领域 。
说白了我所在的供销社就是一个镇上的商业局 , 所有与商业有关的事务都归它管 。 我们供销社下辖一个饭店、一个书店、一个生产资料门市部、一个百货综合店以及一个农副产品收购站 。 该供销社是个老社、大社 , 在这方圆几十里都有分社 , 本社职工最多时有60多人 。
建国后供销社初成立时还真有些“抱团取暖”自发结社的合作社的味道 , 1954年国家搞统购统销 , 就把人事、经营权上收 , 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 , 合作性质变成了归国营商业管的下属单位 , 1961年国家经济困难 , 供销社权限再次下放 , 文革时期第二次又收上来 。 1975年又与国营商业分离 , 变成集体所有制自负盈亏 。
供销合作社社员证
不过 , 两次“下放”都并不是真正恢复供销社的民营“合作”性质 。 供销社并没有还给农民 , 农民的股份并没有恢复 , 供销社的经营更与他们无关 。 与西方的“罗奇戴尔”、“蒙特拉贡”和路易艾黎当年在中国搞的“工合”更不是一回事:原来当你是国营商店差不多的“亲儿” , 现在供销社被称为“后娘的孩子” 。
由于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 , 命运多舛几起几落 , 与国营商业两分两合 , 但它从来都是承担代价的一方 , 让两万多基层社、上百万供销人寒了心 。 所以改革开放以后 , 只要政策允许 , 脑子活泛点的都出去单干了 。 供销社定位随着政治风雨飘摇 , 1978年改革以后农村市场开放 , 供销社成为鸡肋 , 自然也就衰落下去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