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阅读手册读后感精选( 八 )


如何让难读的书变得能读,喜欢上读书?
总结出三点:专注度,认知失调,曝光效应 。
一、提高专注度,提供了两个建议:创造一个环境;带有情感的朗读 。
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大脑资源一定时间内为一恒定值,抵抗诱惑的坏处:抵抗需要分配资源的,且存在动态关系,分配的资源与时间成比例关系,抵抗时间越长,分配到资源就越多 。
带有情感的朗读,重点在于倾注与作者相同的情感,感受作者写作的情境,从视觉、听觉、情感和动作上多方位与作者邂逅,情感越丰富,感受就越强烈,更能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
二、认知失调,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想和做是一致的 。假如想的和做的不一致,或没做想做的,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 。当人们的认知体系内发生了不协调,就会设法去减轻或解除这种不协调状态,力图恢复平衡 。
如果你讨厌读书,你就试试一直不停地读书,只要一直读下去,就会发生认知失调 。厌恶读书的自己和一直读书的自己产生矛盾,大脑就会尽量想办法解决这种不一致,给自己的行为找正当的理由 。周围人都认为读书是很意义的行为,可以反映出更优秀的自我形象,于是大脑就会开始自我合理化,慢慢的认为“原来我是喜欢读书的,看书的感觉很不错“ 。
三、曝光效应,反复某一刺激最终会对该刺激产生反射、依赖 。建立的反射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会消退,条件出现后又可以恢复 。即经常见面,很多无好感的人会变得有好感 ,经常身处书中,对书的反感也能变为好感 。
读书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适合初学者选择的书类型参考:
1.教科书入门的书,这是我首次接触到观点,从我的实际经验来回想这是一个好办法 。为了重新学好英语,我把重拾初中英语教材 。为了写好文章,我又从小学语文教科书拿来重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真的把写作中所有相关重点有说明 。如何突出中心,结构要求条理清楚、文从字顺,各种修饰表达手法 。科书对某学科现有知识和成果进行综合归纳和系统阐述,具有:全面、系统、准确的特征 。也因高度概括,面面俱到,所以有些地方不易理解 。入门的教科书则是由易到难,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
2. 小于400页的书,页数太多,容易消耗一个人的耐心,认为太困难,自己做不到,既然读不完,还不如开始就不去读 。
3. 简单有趣的书,书中配有插画,或者就是一本图解的书,图形的好处,因具体还能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从图中获得信息速度相对文字快 。“有趣”的理解,有情境,有故事,还有启示意义让你想更多 。
4. 与自己有关联的书,将陌生的和熟悉的关联在一起,就变得亲切感 ,心理上就更容易接受了 。对于一些不熟悉的书,可以先去了解一些背景知识,知道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有什么用处,可以让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顺利过渡 。
读完了要写,读写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 。
针对一本好书,如何写出好文章?
1. 找到一本好书,可以是你特别喜欢的 。反复读,仍能获得很大的快乐;
2. 拓展读,对于一些感兴趣的地方,参考书目或关键词检索,找5本相关的书来读,概括内容,反复回顾,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可能得到一些新的东西;
3. 写日记,结合自己的生活与书的中内容,开始只写不求好坏,之后或以与书产生联系的日记,引用一些书中的精彩句子或写作手法到日记中来,最后写完整的文章。
通过反复阅读和拓展阅读,已对这本书有了相当的了解,做了很多思考,通过写日记和引用句子,能够将书中的内容与自我生活相结合内化,写出精彩的内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