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数字平行空间的场景创作和创造绝不仅仅局限于复制现实世界 , 还可以源自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 无论是山海经或西游记中的魔幻场景、人、物、神兽 , 还是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 都可以在元宇宙虚拟世界尽情地立体化呈现 , 并让通过AR、VR或其他入口进入这个数字平行空间的人们与这里的人、物、场景近距离地密切接触 , 尽情地互动 。 伴随着数字平行空间的虚拟数字人、物、场景原来越多 , 虚拟社会的互动越来越多 , 互动关系越来越丰富 , 一个庞大的数字平行世界逐渐形成 。
当然 , 元宇宙数字平行空间的场景、人、物 , 还可以走出数字平行空间的虚拟世界 , 以实物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呈现在现实世界——可以想象 , 元宇宙时代将有大量来自虚拟世界的场景、人物、动物越来越多地呈现在现实世界 。 5到15年后 , 无论我们走在哪个公园和游乐场 , 那里都既有现实世界的湖泊、植物、动物 , 也有来自数字平行世界 , 在那里创作后复制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场馆、场景、人物、动物、植物……这种创作和向现实世界的复制可以有多大的体量 , 带来多大的市场 , 带来多少产品的应用 , 如何改变现实世界和人们的生活 , 实在是难以想象!
有人把现实世界的人、物、场景复制到数字虚拟空间叫做“数字孪生世界” , 把完全在数字虚拟空间创造的人、物和场景叫做“数字原生世界” , 把从数字虚拟世界映射到现实世界并与现实世界互动的情况叫做“虚拟共生世界” 。 想象一下 , 也许十年后 , 当我们带上AR/VR头盔就可以瞬间进入数字虚拟世界 , 或穿梭到万里之外的比赛“现场” , 并与虚拟世界的人、物、场景互动;当从数字虚拟世界来的各种人(AI机器人)、物、场馆在现实世界无处不在 , 我们还能够区分数字孪生与数字原生 , 还能够区分现实的体验与数字虚拟世界的体验吗?
按照量子理论 , 物质既是粒子 , 也是波 , 因而世界本就是二元的 , 既有物化世界形态 , 也有波的形态 。 按照林左鸣先生的“二元价值容介态”理论 , 宇宙的底层属性本来就是二元的 , 一种是物质形态 , 一种是信息形态 , 就如同中国太极图中的阴阳鱼 , 物质世界和信息世界互相作用 , 共同推动宇宙进化 。
所以 , 元宇宙不仅仅指数字虚拟世界 , 而是由物质世界、信息世界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虚拟共生的世界 , 既二元平行世界 , 元宇宙首先带给这个世界的核心驱动力 , 是数字平行世界的一次“宇宙大爆炸” , 进而引发虚实共生的二元世界的场景创新大爆炸 。
元宇宙对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影响
有人担心人们一旦沉浸于元宇宙 , 就会止步于虚幻的世界而不再探索星辰大海的客观世界 , 实际上 , 元宇宙、数字平行世界也可以极大地支持人们奔向星辰大海的科研工作 。
几乎现实世界的所有研究工作都可以先在数字虚拟世界进行模拟 , 等模拟成功了以后再把它搬到现实世界里面来 , 比如说航空航天的科研工作 , 如今都需要先在数字世界计算出各种数据 , 反复进行仿真模拟实验 , 然后才能进行现实世界的卫星等航空和航天器的发射;各行各业的新产品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创造都可以这样 , 先在数字平行空间(虚拟世界)里面运算、模拟、实验 , 再到现实世界展示 ,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现实世界的人身风险和实物损耗 , 而且可以在数字虚拟世界根据需要把时间“拉长” , 或把时间“缩短” , 从而极大地支持了现实的科研工作 。
显然 , 虚拟世界或数字平行空间里面的场景创新、技术的发展 , 并不必然会阻碍人类奔向星辰大海去探索客观世界的东西 , 反而可以用它特有的模式支持人类的科研创造 , 帮助人们更好地探索海洋、星空 , 以及高速运动的微观世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