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牵引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 四 )

  接诉即办机制在推进过程中 , 进一步整合诉求渠道 , 建设并完善了涵盖“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国家政务服务投诉与建议微信小程序、国办互联网+督查平台、政务微博、政务头条号、手机APP的统一互联网工作平台 , 打造从“耳畔”到“指尖”的全方位公众意见建议收集和回复平台 。

  从接诉即办

  到未诉先办

  主动出击:形成作风转变机制

  “接诉即办”新机制实施的过程 , 是一次深刻具体的党性教育过程 , 正好伴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推进 。

  一位基层干部告诉采访人员:“开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 , 叫作‘基层干部最怕两个5 , 一个是PM2.5 , 一个是‘12345’ 。 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成大事 , 门对门、面对面 , 一点一滴为群众办事 。 真正做到这一点 , 曾是不敢想的事 。 空气质量改善了 , ‘12345’也真正落实了 。 这个变化太大了 。 ”

  为群众办事 , 首先要从思想上解决一个怎么办的问题 。 新情况带来新问题 , 但办理找不到条文 , 成为群众办事难的死扣 。 是事不关己、袖手旁观 , 还是冷暖在心、主动作为?“接诉即办”新机制以“三率”考评为指挥棒 , 深刻推动了行业作风转变 。

  一位曾在原冶金部系统工作的老同志 , 单位撤销后 , 退休回京 , 因档案、户籍、社保不在一地 , 跑了两年也没办成退休手续 。 无奈之下 , 他试着拨打12345求助 。 市人力社保局接到派单后 , 各个处都觉得他这个事应该办 , 但都觉得不该自己办 。 最后局领导召集各处开会 , 先解决“必须办好”的思想问题 , 然后想办法创新流程 , 最后办结只用了7天时间 。 同时 , 社保局梳理全市同类问题 , 出台了补充规定 , 让办理有章可循 。

  一个房地产小区 , 因为开发商配套不合格 , 没有通过验收 , 住户办不了房产证 , 孩子们上不了学 。 12345新机制下 , 住建部门干部转变作风 , 组织相关部门一起到小区会诊 , 对开发商进行补建配套督办 , 同时帮助住户尽快办理房产证 , 让孩子及时上学 。 住建部门针对热线“办房产证难”的集中诉求 , 梳理全市同类问题 , 分类研究 , 出台相关规定 , 推动难题解扣 。

  对新问题、疑难问题、边界不清问题 , 从过去的“不接不办” , 到新机制下的“接诉即办” , 再到主动作为“未诉先办” , 北京各级干部处理群众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 更多同志品尝到了受群众欢迎的甘甜 。

  “以前是干部怕见群众 , 现在是干部想见群众 。 ”朝阳区望京街道办事处主任杨晓昇 , 把新“12345”市民热线实施这一年 , 分为“精神崩溃”“不知疲惫”“心甘情愿”三个阶段 。 “说不累是假的 , 但干着干着 , 心态变了观念也变了 , 为群众服务 , 其实就该像现在这么干 。 ”

  “以前是群众上门提诉求 , 现在是干部入户问需求 。 ”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工委书记董健坦言 。 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诉求 , 双井街道开展了“大走访”摸排 , 街道工委深入到小区楼院、社区党委深入到居民户 , 采取包片、包街、包楼、包户方式 , 主动向群众全面问需、问诉 。

  “只对上负责的干部 , 不能算好干部!对上对下都负责的干部 , 才是好干部 。 ”北京市鲜明的用人导向 , 成为一个风向标 。

  从公事公办 , 到不惜千言万语、不辞千辛万苦 , 让最难说话的群众满意 , 让年深日久的不满宣泄 , 让老爱“挑事”的刺头转化 , 成为社区治理的好帮手 , 许多社区干部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