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役中航锂电颇受业内关注 。 “宠企”更是当时国内生产新能源汽车企业观望人士给中航锂电贴上的标签 。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 , 中航锂电的订单数量也逐渐增加 , 车企也对中航锂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什么阶段达到什么技术指标”这样的技术进展问题 。 但对于出身于军工集团的中航锂电来说 , 不仅这些事情很难达成 , 连回答这些问题本身都有困难 。
以当时中航锂电的水平 , 要达成客户的要求 , 既需要专业技术 , 也需要新建产线 。 总经理王崇岭想到了合作 , 并通过比自己知名的合作方来拉拢意向投资人 。 这里的合作方就包括一汽和长安汽车:
我们把责任书都跟他们签了 , 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技术指标 。最终 , 2010年年中 , 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成飞集成”)通过10亿定增入主中航锂电 。 成飞集成同为军工企业“中航工业”旗下的上市公司 , 在入主中航锂电之前 , 主营业务是航空零件数控加工、汽车磨具和车身零部件制造业务 。
彼时新能源还属于纯粹的新生事物 , 成飞集成以自身传统汽车业务搭上新能源热度 , 形成汽车领域的产业链集大成者 。
2010年7月-2010年9月间 , 成飞集成以A股“锂电第一股”的身份创下了两个月暴涨四倍的神话 。
文章图片
来源:东方财富
自2011年并表起至2016年的收入顶峰 , 成飞集成的年报数据显示 , 其来自中航锂电(锂电池)的收入从1.76亿元增长至14.14亿元 , 短短5年间中航锂电的收入增长7倍 , 占成飞集成总收入比例高达63% , 成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
文章图片
来源:Wind , 华尔街见闻整理 初见颓势
由于在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能力方面的增长 , 中航锂电在之后也与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等二十多家展开了合作 。
2011年 , 成飞集成年报中已将中航锂电合并报表 , 当时数据显示 , 锂电池相关业务收入约为1.76亿 , 占成飞集成的总收入比例约28% 。
而就在中航锂电并表的同一年 , 曾毓群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宁德时代成立了 。
在并表三年后 , 随着特斯拉进入国内市场 , 新能源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 。
据高工锂电数据显示 , 2013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仅为40家 , 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已快速增长至78家 , 一年时间接近翻倍 , 行业产值则直接增加了205% 。
与普遍认为的2017年不同 , 其实在2014年 , 与仅成立三年的宁德时代相比 , 中航锂电已经初步出现了颓势 。
宁德时代早期的名气打响 , 靠的是著名的“宝马供应商” 。 在CATL(宁德时代英文名)还在ATL这个日企内部之时 , 曾毓群就已经获得了宝马采购魏兰德的认可 , 并于之后带领动力电池部门独立出来成立宁德时代 , 在2012年拿下宝马订单 , 名振江湖 。
宁德时代最早的财务数据来自于2014年 , 年报显示其当年收入为8.67亿元 , 已经是中航锂电的2倍 。
而高工锂电2014年中国动力锂电池排行榜也佐证了这一事实 。 当时比亚迪排第一 , 宁德时代已经跃居至行业第二、份额10% 。
文章图片
由于2011年后已经并表 , 成飞集成的年报中并不能体现中航锂电更加具体的信息 。
但据成飞集成2013-2015年间的调研纪要 , 当时中航锂电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要客户大多是客车厂商 , 如苏州金龙、中通客车、宇通、北汽、川汽等 , 单个客户的体量并不大 , 中航锂电并没有独家客户 。 另有少部分配套乘用车 , 如东风汽车 。 同时它还有很多精力 , 用在了国家电网的换电项目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