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 1 文档阅读分色高亮示例)
「闪念笔记」可以用完丢弃的另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文章不会阅读第二次 。 诚然 , 很多时候确实如此 , 但学术研究过程中文章反复阅读却是常态 , 留下阅读的痕迹并不是无意义的 。 每次阅读中的随手标记都可以给下次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当然 , 随手标注可能也需要一定的系统性 , 如使用颜色系统 , 又如也尽量用完整的句子代替关键词 , 等等) 。
更重要的是 , 我们认为重读原文和回顾笔记一样重要 , 对应原文检视自己早先记下的闪念笔记 , 再去回顾相应的永久笔记可以确保自己的理解更加准确 , 消除偏差 , 也可能更容易激发新的想法 。 换句话说 , 我们认为尽管有些「闪念笔记」确实可以整理完就丢弃 , 但有些依旧是可以留存的 , 保存部分闪念笔记是有价值的 。
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好像并不永久哦!
关于「永久笔记」我们主要有两个困惑 , 一是卢曼教授系统里的卡片笔记和文献笔记到底如何区分 , 文献笔记记什么 。 二是我们的永久笔记似乎很难永久 , 似乎一直在编辑和调整中 。
先说第一个问题 。 《卡片笔记写作法》(p.139)中是这样介绍文献笔记(Literature notes)的写法的:
无论你读什么 , 都要做笔记 , 写下你不想忘记的内容 , 或是你认为可能会在自己的思考或写作中使用的内容 。 文献笔记要非常简短 , 精心选择 , 并使用自己语言记录 , 对引文要格外挑剔 , 不要知识抄写 , 而不去真正理解其含义 , 最后把这些笔记和参考书目的细节一起保存在你的文献管理系统中 。我们非常赞同写文献笔记的要义是不要简单地做抄写 , 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转写 , 努力理解文章内容 , 带着批判的眼光阅读 。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完整的句段是我们接触卡片笔记法之后写阅读笔记做出的最大的改变 , 也从中受益匪浅 。 但我们的困惑在于文献笔记不一定很简短 , 笔记内容不仅仅是一篇论文的中心思想 , 以我自己的研究为例 , 我要讨论作者论证逻辑是否合理 , 要讨论作者使用的材料是否有效支持论证 , 那么在我的笔记中常常会要记录更多的细节性内容 , 并对其进行评注 。 这样一来 , 有时一篇重要文献的篇幅可能会很长 。
其实 , 长短也不是问题的本质 , 关键在于这种方式写就的文献笔记是否算作卢曼教授系统中的「永久笔记」呢?我们是否要将二者在系统中区别开来?
请看下图展示的这个例子 。
文章图片
(图 2 阅读笔记示例)
我在整理阅读笔记的过程中常常会重新组织笔记内容 , 不一定按原文的顺序陈列 , 而是试图将每个要点以一张卡片的模式来写 。 这么来看 , 我的一篇文献阅读笔记本质上对应着数条笔记(或者说数张笔记卡片) 。 比如说图中所展示的这篇阅读笔记实际上包括了五个要点 , 如两个红框中所示 , 每个要点下的内容实际上是非常完整的 , 且可以独立和其他的想法、笔记互动 , 因此其实每个要点都符合所谓「永久笔记」的要求的 。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 , 我们是否还需要通过某篇文献把这些卡片单独串联起来?此外 , 我们是否需要区分以记录他人文章内容为主的卡片和记录以自己想法为主的卡片?
第二个问题则是一直以来最困扰我们的问题 。 书中所介绍「永久笔记」的记法似乎非常容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