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你的卡片盒 , 仔细阅读你在第一步或第二步所做的笔记(最好每天一次 , 以及在你开始遗忘为什么记它之前) , 并思考它们与你自己的研究、思考或兴趣所在的相关内容有何关联 。 因为这里面只包含你感兴趣的东西 , 所以翻阅卡片盒很快就可以完成 。 这种笔记上的思想不是为了收集 , 而是为了衍生想法、论点和讨论 。 新的信息是否与你卡片盒里或脑海里已有的信息相互矛盾、相互一致、相互印证或相互补充?是否能把已有的想法结合起来产生新的想法?这些想法又引发了什么问题?你可以为每一个想法准确地写下一条笔记 , 并像为别人写作一样 , 使用完整的句子 , 标注来源 , 提供参考资料 , 并尽量做到精确、清晰和简短 。 此时 , 扔掉第一步的闪念笔记 , 把第二步的文献笔记放入你的文献管理系统 。 待所有重要的内容都进入卡片盒后 , 你就可以忘记它们了 。初读来就觉得仿佛每天整理完当日的闪念笔记之后 , 就应当至少能写出一两条永久笔记来 。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 , 即便已经近两年 , 自己真正写成的永久笔记数量是非常有限的 。 如果是在学习新知识 , 了解新概念和新方法 , 可以很快地写成一条结构完整、可以独立应用、与其他笔记关联的笔记来 。 就像下图所展示的对这个术语的理解 , 除了某篇文献里介绍的定义之外 , 我又搜集了其他文献中的相关定义 , 做了简单的梳理 , 并加上了部分自己的评注 , 相对来说已经很完整了 , 我也默认自己很长时间内是不会做出修订的 。
(p.141)
文章图片
(图 3 永久笔记示例)
但如果是一条关于自己的新观点笔记似乎就很难成型了 。 一方面 , 科研过程中对一个问题的思考通常历时较长 , 因而似乎总是会不断为某条笔记增加新内容 , 已经写好的部分也会不断修改、调整 , 很长时间都难以算作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永久笔记」 。 而另一方面 , 想法发展到某个程度之后 , 我们可能就会开始着手写论文草稿了 , 并不会真的等到笔记完全完善之后才开始写文章 。 这种情况下 , 最终真正可以称之为 Zettel 的东西实际上是自己的论文或论文的部分章节 。
从个人经历来看 , 又常常疏于把成文内容存入笔记体系中 。 这两方面因素迭加在一起 , 造成了我的笔记系统里大部分的 zettel 都标记了 #budding 或者 #to develop 之类的标签 。 比如说下图所示的一条笔记 , 本身是有明确的论点的 , 可以作为一条永久笔记 。 但是每一个小点又涉及到更多的内容需要不断补充、论证 。 似乎只有等到每个小点都落实之后才能把这一条笔记最终完善 , 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 于是 , 我们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纠结 , 或许对于我们这使用需求来说 , 「永久笔记」就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想 , 不如以「永久笔记」的写作要求来写 , 统一看作自己的灵感库 。
文章图片
(图 4 类永久笔记示例)项目笔记(Project notes)不重要吗?
在实践中我们另一个困惑是关于项目管理相关的笔记 。 在《卡片笔记写作法》第一章通过讨论撰写论文的步骤来介绍了不同类型笔记(p.138-146) , 此处并未谈及「项目笔记」 。 在第二章介绍要区分三类笔记时(p.192-193) , 仅简单提及「[项目笔记]只与某一特定项目有关 , 保存在特定项目的文件夹内 , 项目结束后即可丢弃或存档」 。 除此以外 , 在目前可见关于卡片笔记或任何笔记法的介绍与讨论中涉及项目笔记的相关内容也都非常少 。 那项目笔记到底记什么呢?又该怎么管理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