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到的新知识 , 即「知识输入」;
- 自己的思考与观点 , 即「灵感与思考」;
- 辅助写作或工作、生活的实操性知识 , 即「工具箱」 。
- 项目管理相关资料 。
我们将以总结他人观点为主的文献笔记和发展自己观点为主的 Zettels 区分开来 , 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 一是为了方便项目管理和建立相关索引 , 具体操作我们将在「索引篇」谈 。 简单说就是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区分对他人观点的述评和对自己观点的阐释 , 那么在笔记系统里也可以先做个对应的分类 。 二是既然为了方便引用会为参考文献单独建立页面 , 不如在该页面下汇总相应的所有阅读笔记 , 我们从汇总后的阅读笔记中有所受益 。
如果我们论文常常不止看一遍 , 阅读笔记也同样会反复阅览 , 我们前面提到重读论文时一些即时的高亮和批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信息、加深理解 , 那么一篇认真写就 , 结构完整、细节丰富的阅读笔记同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顾和把握论文内容 , 做到有的放矢 , 增加重读的意义 。
「工具箱」的内容可能比较明确 , 对我们来说就是某些软件的操作指南 , 常用代码等等 , 每个人需要的工具可能类型不同、数量不同 , 是否需要此类笔记因人而异 , 本文也就不再赘述 。
最后简单谈一下「项目管理」笔记 ,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笔记体系中这一项的重要性也会在「索引篇」着重讨论 。 简单说来 , 在思考笔记再分类的过程中我们重新认识了「项目」 , 其实我们想写的每一个小论文 , 或是每一个小实验 , 想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一个项目 。 为这个项目看的文献 , 思考的点点滴滴 , 开展的讨论 , 要做的各种事情如果集中汇总在一起 , 管理起来也更方便 。 总之 , 我们记笔记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帮助思考问题 , 帮助写作 。 此处 , 我们需要澄清一个小点 , 这里我们所说的笔记系统里增加「项目管理」笔记不等同于任务管理体系和笔记体系完全二合一 , 我们依然坚持两个系统有其分开处理的必要性 , 这一点之后也将专文讨论 。
笔记管理三步走
对于内容的分类 , 每个人的需求不尽相同 , 我们提倡每个人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分类方式 , 不要拘泥于典型分类 。 而笔记管理的步骤不仅适用于不同内容类型的笔记 , 也应该适用于每一个人 。 其实 , 卡片笔记写作法一直在强调 , 这不是具体的笔记技巧或窍门 , 它的核心其实是整套工作流 。 建立这套工作流也是我们践行卡片笔记写作法中最深刻的感触和最大的收获 。 首先 , 我们要定期整理自己的所谓「闪念笔记」 , 用完整的语言写出来 , 即制作「永久笔记」 。 其次 , 我们要不断思考、建立笔记间的关联 , 设计合理的索引 。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 我们可能时常有一些临时的备忘或灵感需要记录下来 , 这些都是「闪念笔记」 , 记录的方式和工具通常需要因地制宜 , 有时记在手机上 , 有时可能写在随身笔记本上 , 有时可能随手找到一个什么纸就写了 。 这些笔记虽然帮助我们即时捕捉到了当下的信息和灵感 , 但它们是分散的 , 未加工的 , 不能直接用于写作 。 因此 , 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汇总和加工整理 , 更好地发挥这些信息和灵感的作用 。 这种整理的过程并非只适用于某一些特定内容的笔记 , 实际上各种记录都可以做重新书写和整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