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 , 如今苹果、谷歌和微软都拥有了自己的智能语音助手 。 而亚马逊则悄然凭借自己的智能语音助手Alexa率先抢占了智能家居市场高地 。
近日 , 一则关于亚马逊要在Echo中植入语音通话功能的新闻被行业广为传阅 , 如果这个报道属实 , 那将是亚马逊在智能家居领域又一个重要布局 。 Echo至今尚未登陆中国市场 , 中国用户对于这款产品还比较陌生 , 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功能 。
亚马逊Echo是一个家庭智能设备控制中枢 , 主要分为三大类功能:
1.获取讯息(天气、新闻等)
2.操控智能设备(灯泡、电视等)
3.预定服务或购买商品(叫车、订餐等)
它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 , 用户通过声音向Echo发布指令 , 用户每次只要说“Alexa”之后伴随具体指令 , Echo就会把这个指令通过网络传送至云端的Alexa语音平台进行处理 。
比如 , 用户想要咨询天气情况 , 只要对着Echo说“Alexa , 今天天气如何?” , Alexa语音平台会马上读取天气网站的数据 , 然后通过Echo把这些信息阅读给用户;如果用户想要关闭家中某盏电灯(前提这盏电灯必须是智能电灯) , Alexa语音平台会向这款设备的云平台发出请求 , 接到指令后云平台会向设备发出关闭指令 。 无论上述何种功能 , 后台所有过程都是Alexa语音平台基于云计算和搜索技术来完成的 , 它是Echo的大脑和灵魂 , 而Echo本身作用是用于接收指令和给予反馈 。
亚马逊选择语音控制不单单是因为语音识别技术在不断成熟 , 也是因为在家居环境里 , 很多情况用语音比操控屏幕更加方便 , 它也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概念的 , 并且在语音收录采集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 Echo硬件设备里安装了六个远场麦克风并且内置除噪功能 , 可以捕捉到12米以外的声音 , 响应时间则是控制在了1.5秒以内 , 这些都领先于行业其他产品 。
亚马逊Echo的前世今生
技术优势的建立并不是偶然的 , 背后是亚马逊持续不断的资源投入 。
回看亚马逊十三年硬件发展史 , 你会发现:亚马逊内部有一个Lab126实验室承载了所有亚马逊硬件产品的开发 , 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就是这个实验室早期研发的一款产品 , 从2004年启动研发到2007年正式销售 , 整个过程耗费了三年时间 。
不过 , Lab126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2014年Lab126遭遇了创建以来最大的挫折 , 其研发的Fire Phone手机让亚马逊在同年损失了1.7亿美元 。 经过这次惨痛教训后 , 亚马逊选择放弃手机业务转向物联网 , 在2015年推出了Echo.
其实 , Echo内部研发工作从2011年就已经开始了 , 随后吸收了语音辨别公司Nuance部分员工 , 还收购了两家语音技术初创公司Yap和Evi 。 随着2015年6月Echo在美国的正式面市 , 亚马逊不惜重金在各大渠道为Echo投入促销和广告费用 , 同时还在不断扩大Echo研发团队 , 目前整个团队已经超过1000人 。 进入2017年 , Echo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标杆型产品 , 不仅销售额领先对手 , 用户体验也是广受好评: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统计 , 2016年感恩节圣诞节期间 , 亚马逊卖出了600万台产品;另外在亚马逊官网上 , 目前有五万多用户对Echo做出了评价 , 整体打分是四星半(五星是满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