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9来袭!小鹏焕新!但其实路还有很长……( 七 )


包括,关于下放NGP能力到XP2.5,让XP2.5的LCC和ACC能够拥有和NGP一样的体验,以及停车期间的红绿灯提示,这些更新是否可以做,是否有时间表,又成为了无人可说的不解之谜 。

G9来袭!小鹏焕新!但其实路还有很长……

文章插图

更关键是整个智能汽车的市场现在足够繁荣,部分智能汽车的进化之路走的都更长一些,比如特斯拉可以持续更新续航,舒适性体验座椅加热、通风,性能,甚至是把过去 HW 2.5 的车型通过硬件升级更新为 HW 3.0,只要你买的不是第一代的早期特斯拉,那么几乎到今天你的车依然可以持续一路升级至今,包括只要你购买了 FSD,只要特斯拉在中国推送 Beta 版功能,2017 年的 Model 3 依然能满足你最新的体验 。
又比如说 2018 年交付的蔚来 ES6/8,不仅仅在如今看起来老破的 EQ4 上做出了 NOP,甚至目前在 LCC 的弯道体验上已经和 P7 以及特斯拉差不多水平 。 甚至在进行过一轮大屏迭代升级后,明年又要再次升级到 8155 车机和全新的环视摄像头,实现更多诸如升级版哨兵模式 。
G9来袭!小鹏焕新!但其实路还有很长……

文章插图

所以你看,这就又回答了上面的另一个问题,小鹏现在的技术迭代模式如果在某个时间点上释放,则会引起新老车主的广泛共鸣,这势必会带来更大层面的反噬 。
追求功能快速上车本质没有错,小鹏的技术能力也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小鹏如何把这套技术打通向特斯拉一样形成一个闭环的技术栈,让每个产品都能享受到因为技术提升而带来的更好的体验 。
作为汽车行业从业者以及智能电动汽车车主和爱好者,虽然能够理解「更大的升级空间需要在当时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而且这种代价随着技术快速迭代贬值非常迅速」,但是每每看见别人又多了自己想要的功能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问一句:
「这,就完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