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深北上广稳居前四名( 七 )
2.2 人口现状:人口持续向大城市集聚 , 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
从区域层面看 , 当前人口回流皖川桂豫等中西部省份与粤浙等东部省份人口再集聚并存 , 京沪津苏黑吉辽人口增长低迷甚至负增长 。 改革开放后至2010年左右 , 人口大规模向出口导向型的沿海发达地区流动 。 2010年以来 , 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以及老一代农民工老化 , 部分人口逐渐回流中西部 , 东部人口增速总体减缓 , 而东北地区人口开始负增长 。 当前人口回流明显的是安徽、四川、广西、河南、贵州等省 , 安徽常住人口年均增量从2000-2010年的-33万回升至2010-2015年的37万 , 再增至2015-2018年的60万 , 四川从-56万回升至32万 , 再增至46万 。 广东、浙江等省常住人口增长一度受人口回流而明显放缓 , 但2015-2018年人口重新明显集聚 , 当前年均增量分别为166、66万 。 江苏则从2000-2010年的54万降至2010-2015年的22万 , 2015-2018年为25万、无明显起色 , 江苏与广东的人口集聚差异类似经济发展差异 , 2016年开始两地经济总量逐渐拉大 。
从分线城市看 , 人口持续向一二线大城市流入 , 三线城市全域流入流出基本平衡 , 四线城市持续流出 。 1982-2017年 , 一线、二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且一线城市增速更高 , 表明人口长期净流入、且向一线城市集聚更多 。 其中 , 1991-2000年、2001-2010年、2011-2017年 , 一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3.9%、3.4%、1.5% , 二线城市分别为1.9%、1.8%、1% , 表明2011年以来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入放缓但仍保持集聚 , 放缓的原因包括京沪控人、人口老化农民工回流等 。 上述三个时期 , 三四线合计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0.63%、0.29%、0.44% , 而全国人口平均增速为1.04%、0.57%、0.52% , 表明2011年以来人口虽有回流但仍在持续净流出 。 其中 , 2001-2010年、2011-2017年三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0.50%、0.44% , 基本持平于全国0.57%、0.52%的人口增速;四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均为0.14%、0.38% , 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从重点城市看 , 深圳、广州、杭州常住人口大幅增长 , 西安、成都、长沙等中西部核心城市日益崛起 , 北京、上海、天津、苏州、无锡等东部城市人口增长明显放缓 。 过去二十年 , 城市的人口集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 除京沪从2013年开始主动控人外 , 其他城市近期多在“抢人”、但成效各异 。 2000-2010年 , 常住人口年均增量最大的前五个城市为上海、北京、苏州、深圳、天津 , 分别年均增加66、61、37、34、31万 。 2010-2015年 , 常住人口年均增量最大的前五个城市为天津、北京、上海、深圳、郑州 , 分别年均增加50、42、22、20、18万 。 2015-2018年 , 常住人口年均增量最大的前五个城市为深圳、广州、杭州、长沙、西安 , 分别年均增加55、47、26、24、23万;成都、郑州、重庆(主城)常住人口年均增加也超过15万 , 而传统的人口集聚大市北京、上海、天津、苏州、无锡年均增加不足5万 , 北京2017-2018年持续两年负增长、天津2017年一度负增长 。
从户籍情况看 , 主要大城市外来人口众多、人口本地化空间很大 ,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推进有望释放部分住房需求 。 中央要求 , 除北京、上海少数超大城市外 , 其他城市均需放开放宽落户限制 。 当前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差大于500万人的有上海、北京、深圳、东莞、广州、天津6座城市 , 在200-500万人的有苏州、佛山、武汉、郑州、宁波5座城市 , 在100-200万人的有15座城市 , 50-100万人的有18座城市 。 上述44城或为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 , 或为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地区发达城市 。 近年在户籍制度改革和“抢人大战”的背景下 , 部分大城市户籍人口增长迅猛 。 2018年西安、成都、武汉、广州户籍人口分别较上年增加86.6、40.8、30.1、29.8万人 , 主要以户籍迁入的机械增长为主 。
2.3 人口潜力:人随产业走 , 一二线产业基础及潜力突出
一二线城市以25.5%的人口创造了46.5%的GDP , 人口集聚潜力很大 。 当前一线城市以5.2%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3%的GDP , 二线城市以20.3%的人口创造了34.1%的GDP , 三线城市的人口份额与经济份额基本持平、分别为33.9%、34.0% , 四线城市的人口份额明显低于经济份额、分别为39.7%、24.5%(因统计问题 , 地区GDP合计与全国存在差异) 。 从经济—人口比值来看 , 2017年一、二、三、四线城市分别为2.4、1.7、1.0、0.6;从剔除工业因素的第三产业-人口比值看 , 2017年一、二、三、四线城市分别为3.2、1.7、0.8、0.5 。 从经济增速看 , 2015-2017年 , 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年均经济增速分别为7.5%、7.9%、7.8%、6.8% , 四线经济规模基数小、但增速仍然乏力 。 从区域看 , 近几年经济增速比较低的地区是辽宁、山西等数据挤水分地区及东北、西部等偏远地区 , 经济增速多在6%以下;而中部不少地区经济增速在8-10%之间 , 西南部分地区更是在10%以上 。 总体上看 , 未来人口将继续向大都市圈和区域中心城市集聚 , 三四线城市全域人口未来将继续大幅流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