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 道德经全文翻译( 九 )


62
【解释】 道是万物的主宰 , 是善人的法宝 , 恶人也受它的保护 。美好的言词能换取人们的尊敬 , 善良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即使有不懂为善的人 , 怎能把他们抛弃呢?所以树立天子 , 设置大臣 , 虽然先献美好的玉石 , 后献珍贵的车辆 , 还不如把道作为献礼 。古时所以为什么要重视这个道?不是说有求即能得 , 有罪即能免吗?所以被天下所重视 。
63
【解释】 把无为当作为 , 把无事当作事 , 把无味当作味 。不管大小多少 , 要用德来报答怨恨 。打算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小处开始 。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 。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 , 所以才能完成大事 , 轻易答复别人的要求 , 势必要失信 , 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 。因为圣人遇事总是看得困难些 , 所以最终就没有困难了 。
64
【解释】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事变还没有迹象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溶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 。要在事件发生前就把它安排妥当 , 要在祸乱未发生以前就加以治理 。合抱的大树是由小树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积累的泥土筑起的;潜力的远行是从第一步开始的 。有为就会有失败 , 有得就会有损失 。
因为圣人无为 , 所以就不会失败:无得 , 所以就无失 。人们做事往往在快成功的时候失败 。当事情快要办完的时候还能象开始时那样谨慎 , 因此圣人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 , 不重视稀有的货物;圣人的学问就是没有学问 , 以补救众人常犯的过错 。用以辅助万物自然发展不敢去妄加干涉.
65
【解释】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 , 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 , 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 。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 , 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 。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 , 就必然会危害国家 , 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 , 才是国家的幸福 。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 , 就是一个法则 , 经常了解这个法则 , 就叫做“玄德” 。玄德又深又远 , 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 , 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
66
【解释】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 , 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 , 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 。因此 , 圣人要领导人民 , 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 , 要想领导人民 , 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 。所以 , 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 , 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 , 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 。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 。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 , 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
67
【解释】 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 , 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 。正因为它伟大 , 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 。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 , 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 。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有了这柔慈 , 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 , 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 , 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 。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 , 结果是走向死亡 。慈爱 , 用来征战 , 就能够胜利 , 用来守卫就能巩固 。天要援助谁 , 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