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人口的变化当然构成了孤独的一个成因,但并非是唯一的解释 。孤独并非和空间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作家奥利维亚·莱恩备受赞誉的著作《孤独城市》同样认为独自游荡会加剧孤独 。然而,她还注意到,和他人共享同一个物理空间并不等于在共同的情感空间共处 。环境变化必然带来情感变化,这种想法预设了自我和情感是一成不变的 。所以,我们不得不问:还有哪些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呢?
“孤独”作为一种连贯的情感状态出现,是人口变化和城市化的产物,伴随着诸多其他的重要因素,造成了日益个体化、世俗化、疏离的生活方式 。这些因素包括:现代关于身体和精神的科学信仰,以及灵魂作为一种解释来源的衰落 。继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那句格言“我思故我在”)早期写就的神经学作品之后,人们得以将人体看作一架自动运转的机器,把包含心跳在内的身体活动视为生理冲动的反映,而非精神上的存在 。心灵和身体是相互分离的领域,身体(通过大脑)处于心灵的控制之下 。
继这些科学和精神变革之后,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肇始,传统的国内制造业被工厂规模的计件工作所取代 。支撑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是查尔斯·达尔文的著作和进化生物学的兴起,它们通过一系列的虚构情节和社会隐喻得到彰显和传播 。个人主义哲学占据主导,与社会相比,个人变得更重要了 。
难怪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里随处可见孤独的人物形象,他们为了寻求个人的心理成长和自由,与充满敌意、冷漠无情的世界相抗衡 。的确,世界文学中有很多孤独的身影,从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遭受驱逐的罗摩,到17世纪法国德-思德瑞小姐遭遇绑架的故事 。这些故事的内核便是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对抗或者对变革的追求 。然而,讲到寂寞(aloneness)以及之后19世纪小说中的孤独(loneliness),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其一,自塞缪尔·理查森1740年出版了《帕梅拉》(又译《美德报偿》)之后,越来越强调心理上的写实;其二,以工业化为大背景(以及相伴而生的社会想象和隐喻);其三,公共/私人的分界越来越明晰,这就要求女性从家庭领域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陪伴 。
自18世纪起,布尔乔亚的文学形式开始拓展,目标读者是那些有相当程度的闲暇和教养、谙熟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学隐喻的人群 。孤独开始被用于小说和诗歌中,不仅象征主角为自身归属而战斗,还标志着他们在某种情感满足上的匮乏 。多数情况下,不被社会接受和渴求浪漫伴侣是混合在一起的,正如I.D.哈代在《爱,荣誉和服从》(1881)中所写的那样:
泽布站在舱梯旁,俯视着身边正在聊天的人群,感到分外孤独 。晚餐前,那位座位离她很远的先生吸引了她的注意 。他朝她走过来,在昏暗的灯光下,注视着她晦暗不明的脸,想弄清她是不是“那个黑眼睛的俊俏女孩” 。(第233页,黑体为笔者自行添加)
孤独的女性角色贯穿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从夏洛特·勃朗特《维莱特》(1853)到安妮·勃朗特《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1848),从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1860)到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1892) 。很多故事的主题都是情感反抗或殉道,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之前“在墓碑上忍耐,向着悲哀微笑”的女性形象的变种 。诚然,女主人公能够克服孤独,但大多是通过“读者,我嫁给了他”这种对现状的默许,以及浪漫爱情的理想得以实现来达成的——否则就会像《远大前程》(狄更斯,1861)中的郝薇香小姐一样迷失自我 。
- 暖手宝充电宝 暖手宝app
- 立刻说招聘官网 立刻说官网app
- 爆炒八爪鱼的做法视频 八爪鱼app
- Happy Guy happybubble
- 天猫双11手机3D购物上线通知
- 新概念英语网 新概念英语官网app
- 北京积水潭医院怎么样 积水潭医院网上挂号app
- Apple 教育商店 applestore教育商店
- 三星手机游戏中心下载 三星游戏app下载
- 免费听歌的音乐app有哪些 无损音乐网站推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