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体舒通的功效与作用 安体舒通的功效和作用(16)


AMI早期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理包括冠状动脉溶栓治疗 , 可以降低左室壁瘤的发生率 。对临床上无症状的小室壁瘤 , 无需手术治疗 。对伴有顽固性心衰、严重心绞痛、难以控制的心律失常及反复发生周围动脉栓塞的室壁瘤 , 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 应择期手术 。
(6)血栓栓塞:血栓形成是指左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 , 附壁血栓脱落后可引起体循环栓塞 , 而静脉血栓脱落后可造成肺动脉栓塞 。MI急性期的心内膜炎症为左心室提供了致血栓形成的表面 , 梗死面积大、室壁运动不良或有室壁瘤者更易形成附壁血栓 。左心室附壁血栓多见于前壁和心尖部透壁性MI , 广泛室间隔透壁性MI的附壁血栓可以覆盖在左右两心室的梗死心肌表面 。有报道 , 前壁及心尖部AMI的附壁血栓发生率可高达30%~60% 。附壁血栓本身不产生临床症状 , 但发生附壁血栓的AMI患者 , 其中有10%的患者的血栓会脱落 , 可造成心、脑、肾、肠系膜和四肢的栓塞 , 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室附壁血栓最好的无创性方法 , 具有以下特征的附壁血栓容易脱落造成栓塞:血栓的活动度高;突入心室腔;在超声心动图的多个切面可见到血栓;位于心室壁收缩减弱区和增强区的交界处血栓 。
抗凝治疗可减少血栓的发生率 , 溶栓治疗对有附壁血栓者有增加致命性栓塞的风险 。对有附壁血栓的患者 , 多数学者提倡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合用作为长期治疗方法 。
有静脉曲张、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史、充血心力衰竭、休克、肥胖和大于70岁的AMI患者较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 。大多数病人的静脉血栓局限在腓肠肌处 。静脉血栓脱落后常造成肺栓塞 。早期活动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药物治疗多采用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
(7)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又称Dressler综合征 。一般于AMI后1~8周出现 , 可持续数天、数周或数月 , 其发生率低于4% 。其病因尚不清楚 , 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临床表现有:发热 , 周身不适 , 与呼吸和体位有关的胸痛 。查体有心包摩擦音 , 有时伴有胸膜摩擦音 。心包摩擦音可持续2周以上 。常有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加快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小量的心包积液 。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 。
MI后综合征有别于前述的AMI后早期心包炎 。后者一般发生于AMI后1周内 , 持续2~3天 , 一般无明显心包积液 , 也不伴发肺炎 。该综合征还应与再发的AMI鉴别 , 前者在心电图上不出现新的Q波及新的ST-T变化 , 血液中CK-MB也无明显升高 。
MI后综合征一般呈良性过程 , 一次发作常可自愈 , 亦可反复发作 。大剂量阿司匹林有效 。由于糖皮质激素或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可损害MI后的愈合过程 , 引起心室破裂和增加冠脉阻力 , 故最好不要在AMI后4周内使用 。
(8)调节血脂和防治梗死后心肌重构:
①调节血脂:晚近MIRACL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强化调脂治疗发现 , 阿托伐他汀早期快速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可明显降低16周内再发缺血事件 , 且服药安全 。
②防治梗死后心肌重构:在正常情况下 , 间歇性的生理刺激如运动锻炼所诱发的心肌重构过程是适应性的 。然而在心肌梗死后 , 刺激持续存在并且为病理性 。重构失调并导致进行性心肌功能障碍 。即使心肌梗死范围很小而且并未造成即刻的心肌功能障碍 , 它仍然会触发重构过程 。在很长时间内 , 心肌结构的改变和心肌功能的损害可以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逐步进行 。因此 , 即使没有临床心肌缺血事件的再次发生 , 在心肌梗死后数年仍会发生明显的心力衰竭 。由于实际上所有的心梗患者均会发生重构过程 , 因此在梗死后立即采取针对该过程的治疗措施以减轻左室重构过程 , 能够对心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产生有益的作用并延长生命 。当心衰发生时 , 重构过程已经进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 如果在重构晚期才开始给予治疗 , 那么要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预后是非常困难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