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企业毛利率超过六成 大小玩家纷纷踏入盲盒赛道

作者: 揭书宜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潮玩经济市场规模达到294.8亿元 , 预计2021年将以30.4%的增速升至384.3亿元 。]
进入2021年下半年 , 潮玩行业热度不减 。 近日 , 龙头企业泡泡玛特(09992.HK)即将开出全球第300家门店;在广州广交会的展馆中 , 首届TOP TOY SHOW全球潮流艺术嘉年华(简称“TTS”)举办 。
在年轻人的社交圈中 , “抽盲盒”成为和“看综艺”、“追星”、“摄影”等一样常见的爱好 。 潮玩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新消费与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盲盒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表达形式 。
近年来 , 我国盲盒市场规模快速攀升 , 2020年已经达到101亿元 。 财报显示 , 截至上半年 , 头部企业泡泡玛特一直保持了60%以上的毛利率 , 净利率保持在20%以上 。
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钟爱的盲盒IP (intellectual property)买单 , 围绕IP衍生出的盲盒产业链也越发完善 。 然而 , 在高额的利润回报驱使下 , 山寨盲盒也在涌现 。
新玩家纷至沓来
企查查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潮玩经济市场规模达到294.8亿元 , 预计2021年将以30.4%的增速升至384.3亿元 。 而从投融资情况来看 , 近10年来 , 我国共有26个潮玩项目获得融资 , 总融资事件达52起 , 总披露融资金额超116亿元 。
而潮玩中最具代表性的表达形式——盲盒的市场规模也非常可观 。 根据 Mob 研究院数据 , 2016~2019年我国盲盒市场规模快速攀升 , 2020年达到101亿元 。
提到潮玩行业 , 不得不提到带火盲盒玩法的企业泡泡玛特 , 2020年上市之时 , 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透露 , 公司在潮玩行业的市占率超过8.5% , 为国内第一 。 安信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 前五大市场参与者市占率分别为8.5%、7.7%、3.3%、1.7%和1.6% 。
其实从市占率来看 , 潮玩行业的集中度并不高 , 还有约80%的市场份额可以被“后继者”们瓜分 , 不少初创企业也在入局潮玩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全国范围内共现存超491万家玩具相关企业 , 潮玩相关企业超3000家 , 其中2020年我国潮玩企业新增572家 , 同比增长15% , 为历年最高 。
那么 , 是什么类型的公司与泡泡玛特在盲盒赛道竞争呢?
国盛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 , 目前国内泡泡玛特主要的竞争对手分三类 。 一类是与泡泡玛特一样的平台型公司 , 包括IP小站、十二栋文化、52Toys , 产业链一体化平台 , 覆盖IP获取、设计生产、销售交易全流程;第二类是寻找独角兽、若态若来、Toycity等潮玩品牌商 , 主要覆盖IP获取与设计生产环节;第三类是酷乐潮玩、九木杂物社、朴坊、X11、TopToy等潮玩零售店、集合店 , 主要覆盖销售交易环节 , 产品多来自于上述潮玩品牌商、工作室等;第四类就是潮玩族、美拆、盲盒星球、得物等潮玩交易平台 。
吸引大小公司纷纷踏入盲盒赛道的 , 很大程度上是可观的投资回报 。 数据显示 , 泡泡玛特2019年净利润为4.51亿元 , 2020年为5.2亿元 , 2021年上半年净利已接近4亿元 。 2019年毛利率为64.77% , 2020年63.42% , 2021年上半年为63.02% , 2019年以来净利润率一直维持在20%以上 。
当潮玩不再“非主流”
在上个世纪甚至本世纪初期 , 市面上的玩具产品似乎只是儿童的专属 。 而随着潮玩行业体量的扩大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更新 , 玩具已经成为伴随各年龄段消费者的产品 。
以泡泡玛特的用户画像为例 , 公司曾透露 , 公司的消费者群体约75%是女性 , 25%是男性 , 年龄段是15到35岁 。
潮玩行业在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变得更加主流的?
在泡泡玛特副总裁邵运杰看来 , 潮玩在中国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 第一个是“不入流时期” , 大概在2016年以前 。 就拿泡泡玛特来说 , 彼时 , 它在商场选择商铺时不被待见 , 电商平台也主要售卖低龄玩具 , 以0至3岁为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