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到处是预售( 二 )
预售不讨喜
作为一名“伪三坑少女”(“三坑”指汉服、Lolita服饰、JK制服) , 大花经历过多次预售 。
“我不是纯正的‘三坑少女’ , 但是我喜欢漂亮衣服 , 所以汉服、Lolita服饰、JK制服我都买过 。 ‘三坑’衣服因为比较小众 , 所以一般都会先开预售 , 攒够订单再去找工厂制作 , 不然开模的钱都不够 。 所以我们买家也都理解 。 ”大花告诉燃财经 。
大花印象中 , 买“三坑”衣服等上两三个月是常事 。 而有一件Lolita服饰 , 大花在2021年2月下单 , 直到7月才发货 , 等了近半年 。 “期间我搬了一次家 , 但下单时填的是之前住的地方 。 快递给我打电话时还折腾了一趟 , 才转送到我现在的住址 。 ”大花回忆道 。
沈清也等过一次预售:“差不多也是去年这个时候 , 我在常买的一家个人设计店铺买秋冬的衣服 , 下单了一件外衣 , 快发货的时候店家跟我说面料没了、工厂延期了 , 需要再等等 。 我当时很喜欢这家店铺的设计 , 又懒得退 , 就一直等到了第二年开春 。 ”
提及预售 , 王晓也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 。 王晓在今年9月中旬买了一双预售的长靴 , 下单时页面显示7-15天发货 , 但王晓实际上却等待了25天左右才拿到商品 。 “更离谱的是 , 这双靴子的颜色还发错货了 , 我找客服换货时 , 客服竟然说换颜色需要再等7-15个工作日 , 这明摆着是把消费者‘当猴耍’ 。 ”王晓气愤说道 。
近两年 , 预售从小范围逐渐变得普遍起来 , 甚至一些电商平台的大促节日也变成了“教育”大众接受预售模式的环节 。
“大概从2015年开始 , 电商平台就开始搞预售那一套了 。 但可能当时战线不长 , 参与预售的商家也不多 , 所以感受并不深 。 2017年以来 , 预售在电商平台的大促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 而这两年 , 双11战线长达20多天 , 预售还越来越多 , 真是让人心烦 。 ”作为多年双11大促参与人员 , 沈清回忆道 。
燃财经查阅资料发现 , 早在2012年 , 预售就已经出现了 , 一份生效于2012年12月15日的“天猫预售规则”显示 , 天猫预售最开始作为一个频道出现 , 旨在用户提出需求量 , 供应方根据需求生产产品并提供给用户 。 对于供应方来说 , 预先知道需求可以计划性生产 , 从而减少积压或紧急加产造成的成本;对于用户来说 , 同样的产品价格可以更低 。
一份《天猫预售频道(C2B模式)管理规范》也显示 , 预售模式主要包括新品上市、新品探市、定制专款、稀缺限量、当季时令、进口商品 。
这种模式还比较值得理解 。 大花认为 , “新品以少量产品来试探市场是合理的 , 因为不知道市场接受程度嘛 。 另外像‘三坑’这种小众商品 , 类似于定制专款、稀缺限量也是可以理解的 。 时令和进口也都需要时间 。 ”
只是 , 如今有的预售似乎已经偏离了“初心” , 不论是不是小众商品、商家有没有生产能力 , 全都玩起了预售那一套 , 而且每逢大促必预售 。 王晓已经失去了参与大促的热情 , “优惠越来越低、玩法越来越复杂 , 战线也越来越长 , 购买东西的耐心几乎都被耗尽了 。 ”
同时 , 预售的产品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 , 可谓“万物皆可预售” 。 燃财经浏览各大电商APP和社交平台看到 , 出现在预售列表里的商品已经不仅局限于衣服 , 还有袜子、棉拖鞋、手机壳、卫生纸 , 甚至生抽 。 “生抽为什么也要预售?”大花疑惑道 。
“我记得以前电商都是以‘快’为噱头的 。 经常宣传快递时间从7天缩短到3天 , 还有什么隔日达 , 巴不得你一下单就把商品塞你手上 。 怎么大家现在都开始比‘慢’了吗?”大花表示不理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