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之家,雷军之痒( 五 )

<14> 。 ”
相比五年前 , 小米“重回小米之家模式”的区别在于:首先 , 双品牌战略让高端机型能够留出更多利润空间;其次 , 生态链产品比5年前更加成熟多元 , 连带率和利润更有保证;最后 , 授权店是加盟制 , 可以分摊掉成本和现金流压力 , 门店由小米直接派员担任店长统一管理 , 保证门店的服务质量 。
10月19日 , 小米举行投资日大会 , 在回答投资者关于销量增长与线下门店增量不匹配的问题时 , 雷军回答:“小米之家是连锁店 , 每个店开好需要9-18个月的热店过程” , 并指投资者去的都是新店 , 要把新店剔除 , 看一年前2000-3000家门店表现 。
换言之 , 小米之家在下沉市场能否跑通 , 还需时间验证 。
从小米今年初“千店同开” , 到4个月开4000门店 , 再到如今突破1万家 , 县城覆盖率超80% , 小米线下扩张速度惊人 。 除了从五年前延续至今的线下野心 , 小米的光速开店显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抢夺华为空出市场空间 。
尾声
复盘小米5年线下酣战 , 除了小米自身数次人事调整与战略转向 ,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乃至决定成败的外部因素:华为 。
2016年 , 小米线下门店从零开拓 , 华为通过高端机让利渠道商 , 推出“千县计划” , 成功从OV腹地撕开口子;2018年 , 小米线下激进扩张 , 带来的结果却是线上线下分别被荣耀和华为击败 。
小米内外交困的时期 , 恰恰是华为凯歌高奏的阶段:一方面 , 华为的高端机型和iPhone一起 , 在中国市场牢牢卡住了5000元这个档位 , 这也是当时梦想“冲高端”的所有手机品牌的梦魇 。 另一方面 , 华为在线下的扩张 , 也几乎锁死了小米渗透的可能 。
直到2020年5月 , 华为遭遇禁令一周年之际 , 美国再度更改出口规则 , 要求只要采用美国技术、设备的公司 , 要想和华为做生意都要向美国申请 。 在“除了胜利别无选择”的口号中 , 华为手机市场份额的急速萎缩 , 让出了所有手机品牌梦寐以求的高端机定价空间与线下渠道份额 。
小米OV顺势端碗吃肉的典型例子就是 , 今年二季度小米取代华为成为欧洲手机市场销量第一 , 同时在国内大搞高端机和线下渠道改革 。
当头部品牌集中的趋势定格 , 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 , 华为的倒下所创造市场份额剧变 , 会是中国手机市场的最后一次奇迹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