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李健华
来源/远川商业评论(ID:ycsypl)
2015年的双十一 , 小米在最后两小时临时决定给用户发50元代金券 , 天猫销量总算超过了华为 。 那年全年 , 小米第一次没达到8000万的出货目标 , 面对白岩松抛出的疑问 , 雷军强打起精神 , “公司不能被任何外部评价和所谓的数字所击倒<1> 。 ”
在中国 , 超过80%的手机都从线下渠道销售出去 。 对于手机品牌来说 , 在线上流量红利枯竭后 , 线下渠道足以决定一个品牌的生死存亡 。
约等于没有的线下渠道和研发的混乱、供应链的危机组成了小米在2016年的三座大山 。 整个2016年 , 雷军和200名团队成员一对一交谈 , 给小米定下的全年任务是“补课”<1> 。
用他的话说 , 复盘小米的前五年 , 公司用如此脆弱的组织结构打到了世界前列 , 只能说确实是站在了风口上 。
之后五年的步履蹒跚 , 小米给中国手机行业留下了一份鲜活的教材 。
起步
小米在线下渠道的发力 , 始于2015年前后的危机 。
从一年一度的小米数字系列旗舰罕见缺席开始 , 到小米全球出货量被折叠到“Others”类别 。 那段时间撑起公司热度的 , 是雷军在印度发布会上的一句蹩脚英文 。 2015年的小米年会上 , 雷军宣布了小米未达到销售目标的消息 , “面对这样的成绩单 , 说实话 , 我不OK 。 ”
被视为小米翻身标志的小米5在2016年2月发布 , 但缺货问题直到4月的“米粉节”也没能缓解 。 雷军觉得 , 小米出了“结构性问题” , 不是一个月、两个月 , 也不是半年时间能够解决的 。
供应链方面 , 雷军亲自狠抓 , 才把小米手机的质量、产能实现V型反弹 。 但线下渠道的孱弱却无法靠突击补课解决 。 2016年 , 中国手机市场恰好迎来三四线城市换机大潮 , 小米只能眼睁睁看着OV华为跑马圈地 。
自己补课解决不了 , 抄OV华为的作业行不行?答案是不行 。
1)OV做线下的核心是省代模式 。 厂商在各省设一级代理 , 负责全省销售推广;省代下有二级代理 , 负责推动运营商和第三方门店合作 。 省代能做到快速对地区层层推进覆盖 , 数量范围多而广 , 目前OV线下终端超过20万 。
OV这套模式的核心 , 在于与渠道商建立交叉持股关系 , 建立利益绑定一起打天下 。
2)华为采用“国包商”和“资金物流平台”模式 。 比如 , 国包商中邮普泰是华为畅享和Nova中低端机经销商 , 手机的定价、发货和销售由它一手包办 , 自负盈亏 。 普天太力是华为P和Mate系列高端机的资金物流平台 , 只负责渠道直供发货 , 手机定价销售由华为背后操盘 。 只有Top级渠道客户才有资格卖P和Mate系列高利润机型 。
华为这套模式的核心 , 是把高端机的利润尽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 把中低端机型下放给渠道商自主经营 , 让低利润机型做到薄利多销 。
这两套作业 , 小米都抄不了 , 原因在于当时的小米手机给渠道加价的空间实在太少了 。
2016年前后 , 小米奉行的还是性价比策略 , 给渠道利润空间只有2%-5% 。 但省代和国包并不只卖小米 , 面对OV高达25%加价率 , 卖小米不赚钱 , 是渠道商公开的秘密 。
2017年 , 小米研发了专门针对线下的机型小米5X , 特意把这款手机留出不错利润空间 , 希望核心渠道商有动力卖 。 小米这次找资金物流平台出货 , 但没多久就被对方撕毁合同——由于小米线下起步晚 , 与渠道合作总量比对手少很多 , 渠道被要求“二选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