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原题是:银保监会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银保监会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银保监会,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
_原题是:互联网人身险门槛抬高 , 中小险企遇阻
距最严互联网人身险新规正式落地只剩45天 , 哪些人身险公司已拿到经营互联网业务的“入场券”?又有哪些机构被暂拒门外?11月18日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根据新规要求 , 数家险企将因风险评级、偿付能力等要求暂时失去互联网销售资格 。 对于销售十年期以上普通年金及终身寿险产品的“进阶要求” , 也仅有22家险企能满足 。
对于新规划定的一系列门槛 , 业内人士表示 , 新规有可能改变寿险行业的格局 , 现行营销体制也将面临一定挑战 。
多家险企拿不到“入场券”
2022年1月1日起 , 划定了网销产品范围、经营者准入条件等界限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新规”)将正式实施 。
互联网人身险新规之下 , 头部险企可以继续“吃肉” , 尾部险企或难“喝汤” 。
新规对经营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的险企划定了5条准入门槛 , 包括:连续4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 , 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75%;连续4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连续4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高于100%;公司治理评估为C级(合格)及以上 , 还有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梳理各家险企的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发现 , 数家险企因偿付能力低、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等原因 , 暂时不能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 。
【互联网人身险门槛抬高 中小险企遇阻】准入门槛已将一些险企“拒之门外” , “进阶版”要求更上一层楼 。 如果险企想要在互联网端销售十年期以上普通年金及终身寿险产品 , 需要连续4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50%、偿付能力溢额超过30亿元 , 风险综合评级也要在A类以上 。
仅22家险企符合上述要求 , 可销售十年期以上普通年金及终身寿险产品 , 且多数为资金实力雄厚、经营稳健的大型险企 , 如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保寿险、太平人寿、友邦人寿、阳光人寿等 。
对于准入门槛的划定 ,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劲松分析表示 , 新规的立意在于支持满足偿付能力充足、综合评级良好、准备金提取充分、公司治理合格相关要求的保险公司 ,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 。
不仅经营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的险企阵营将缩水 , 从产品要求来看 , 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理财型产品也将无法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 。 有媒体报道 , 2020年互联网人身险业务中 , 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保费规模占比达65% 。 如此来看 , 新规将重挫市场规模 , 给互联网人身险行业带来巨大打击 。
入围需修炼“内功”提指标
随着网销渠道兴起 , 给部分中小险企“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 。 数据显示 , 2020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已达2111亿元 。 在排行榜中 , 国华人寿、建信人寿等险企已连续两年居前四席 , 保费规模几乎是头部人身险公司的数倍 。
然而 , 新规“靴子”落地将给不达标的部分险企“降温” 。 天风证券分析师夏昌盛、周颖婕在相关研报中指出 , “我们判断新规落地后 , 利好传统大型险企 , 拥有较高素质代理人队伍的公司将长期受益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