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摘芯片设计算法全球冠军12万工业软件人才缺口如何补

【90后摘芯片设计算法全球冠军12万工业软件人才缺口如何补】作者: 金叶子
[ 在未来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 需要产业界和学校共同培养 。 用需求做牵引 , 有算法跟建模的专家帮助业界梳理问题 , 同时需要吸引各个专业做算法的复合型人才 。 同时专业的竞赛也可以吸纳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 , 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信息管理等工业软件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增加 , 工业软件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呈现上升态势 。
据赛迪《关键软件人才需求预测报告》预测 , 到2025年 , 我国关键软件人才新增缺口将达到83万 , 从需求类型来看 , 关键软件领域紧缺岗位集中于高端技术职位 , 其中架构师、前端(算法)开发工程师最为紧缺 。 工业软件人才缺口将为12万 , 工业软件将成为人才紧缺度最高的领域之一 。
赛迪顾问业务总监高丹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软件人才缺乏是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 特别是新兴领域和核心关键领域的软件人才缺乏问题尤为突出 。 工业软件与其他行业软件研发具有较大的区别 , 因为以制造业为主的行业类型丰富 , 不同制造业行业制造流程区别较大、不同规模企业信息化水平不一致 , 因此工业软件需要解决的问题差异性也较大 。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吕志鹏教授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现在学科的特点是按专业方向来划分的 , 而在未来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人才培养方面 , 应该以产业界来牵头提需求 , 让既懂微电子、又懂算法、还懂建模的人来把问题梳理清楚 , 最后再去开放给做算法的人 。
年轻人开始关注设计软件
工业软件包含研发设计类(EDA、CAD、CAE等)、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MES、SCADA等)、业务管理类(ERP、SCM、HRM等)三大领域 , 其中研发设计类最为核心和关键 。 以被称作“芯片之母”的EDA为例 , 是电子设计的基石产业 。
在11月4日结束的EDA领域国际会议ICCAD 2021上 , 吕志鹏教授团队获得了CAD Contest布局布线(Routing with Cell Movement Advanced)算法竞赛的第一名 。
这个始于1980年的会议 , 是EDA领域历史最悠久的顶级学术会议之一 , 其中的CAD Contest算法竞赛更是备受关注 。
“可以说EDA属于工业软件里面难度最高、最复杂的一类软件 , 大家都知道没有光刻机造不出芯片 , 但是在前端设计的时候 , 是需要EDA这类软件和工具的 。 ”吕志鹏对采访人员解释 , 虽然EDA市场规模并不大 , 但这个领域却相当关键 。 因为在万物互联的时代 , 不仅是IT界 , 任何行业的应用 , 最终都会收拢到芯片上来 。
谈到这次比赛的意义 , 吕志鹏认为 , 是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热情 , 大家开始关注什么是工业软件、什么是EDA 。 “之前在芯片领域民间可能更关注光刻机 , 鲜少有人去关注底层EDA软件的发展 。 ”
不过 , 即使获得了该算法领域的冠军 , 但诸如芯片设计类的工业软件人才储备仍然不足 。 方正证券研报显示 , 目前国内从事EDA软件研发的人员约1500人 , 真正为本土EDA研发服务的只有约300人 。
在此前举行的2021中国工业软件大会上 ,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也表示 ,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 , 工业软件不断有新的内涵拓展 。 人才培养方面 , 我国大学以前的教育 , 基本上没有工业软件 。 工业软件研发人才严重匮乏 , 特别是复合型人才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一次算法竞赛的参赛队员 , 平均年龄只有24岁 , 三位主要核心成员出生于1998年、1999年 。
“实验室三位学弟有一个读研二 , 两个在读研一 , 其中两个学弟准备比赛时还在读大四 。 ”团队指导人之一、正在从事博士后研究的苏宙行告诉采访人员 , 从硕士算起 , 苏宙行已经在组合优化算法领域钻研了7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