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 即使线下竞争激烈异常 , 荣耀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 因为资本永远是逐利的 。 目前 , 中国的主流销售渠道还是线下为主 , 在国资与经销商的操控下 , 荣耀只能见“利”行事 , 在资本运作和生产经营上改变原有策略 , 来挖掘潜力更大的线下市场 。
这种改变让市场上很多用户产生了不适 , 而且这种不适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 当下最主要的是荣耀只能拼了命地向高端进攻 , 给东家留出更多的利润空间 。 也可以说 , 荣耀沦为了“资本的打工人” 。
除了国包商 , 荣耀和蓝绿兄弟在KA渠道、运营商、基层代理商都产生了直接冲突 。 由于产品力不足 , 离开了麒麟的荣耀无法像老大哥华为一样要求KA给绝对优势的营业空间和门口黄金位置 , 不能像华为一样拿到运营商主推产品位置 。
文章图片
这就使得荣耀的一些门店在销售数据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 有些门店在一种机型上一天可以卖出上百台 , 而有些门店一个月可能也就几十台的销量 。
销量之外 , 利润也是衡量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 在竞争更白热化的基层终端 , 根据荣耀新闻显示 , 在蓝绿兄弟高达28%的毛利面前 , 荣耀只有18%的毛利显得并不吸引人 。 所以 , 上文也提到了荣耀进军高端 , 试图打造自己的高端系列 , 在线下通过渠道与广告的力量 , 实现高销量与高毛利 。
如此一来 , 曾经的荣耀就成为了过去式 , 在利润最大化面前 , 学生机、性价比、中低端也将不复存在 。 而这也会对荣耀产生一定的影响 , 毕竟转型或者在产品定位上的改变有利有弊 。
利的一面是利润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 但弊的一面是 , 虽然荣耀的线下销售已经超过线上 , 但是在线下市场冲高端 , 很多人还留在荣耀是华为的中低端线产品的印象中 。 这就使得线下消费者期待的价格和荣耀的售价不匹配 , 会产生一个落差 , 而且在配置上又有一些类似OV的“高价低配” , 给不少人的感觉是 , 荣耀要割韭菜了 。 所以 , 荣耀的线下之路并不乐观 。
可见 , 独立后的荣耀 ,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 都急需新故事来建立品牌导向 , 以赢得行业、媒体和消费者的认可 。 无论是手机、AIoT产品 , 还是荣耀撒钱赞助国家之队 , 借媒体解盘华为情怀 , 荣耀还在渠道主导主攻线下与拷贝老大哥全面争先中犹豫 。
就眼下荣耀的成绩单来判断 , 荣耀短期向好 , 长期未定 , 三年上市极有可能沦为“豪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