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火者比喻 盗火者是什么意思( 三 )




严复对此颇有微词,经常跟人说:“不三十年,藩属且尽,缳我如老悖牛耳!”


这种唱衰大清的激愤言论,自然难以被洋务派官僚李鸿章接受,二人的关系越来越差 。



窃火者比喻 盗火者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北洋水师学堂,严复在此任教二十载 。




在直隶的官场中,严复也深深了解到官场的腐败情形,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失望地写道:“自从来到天津,诸事都不顺利,也没得到什么好处 。现在做官都要学会溜须拍马,与人交游,还要有钱应酬 。你哥我一个都不会,也难怪仕途不顺 。”


怀才不遇的他只好跟家人说,再过两三年,等学堂大功告成,我就请求领导许我还乡,虽然在老家只有粗茶淡饭,但也比在他乡漂泊快乐 。


在生活中,严复是个不拘小节的豪放派,有人认同、赏识他,但更多人却对他嗤之以鼻 。


每次严复说几句抨击现实的话,都会受到莫名其妙的诋毁,有人还跟上司打小报告,以至于后来戊戌变法时,光绪皇帝第一次见到严复,开口第一句不是请教其改革举措,而是问严复,你最近又被人举报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官场黑暗,世态炎凉,让严复黯然神伤 。


年近不惑的严复只好去考科举,想靠博取功名,改变人微言轻的现状 。


然而,这位格林威治的高材生显然与八股文无缘,考了N次都名落孙山,与落后僵化的官僚机构格格不入 。直到宣统年间,清廷才给成名后的严复赐进士出身,象征性地结束了他的尴尬 。


正当严复感到郁闷时,甲午战争成为击垮他幻想的最后一记重拳 。


洋务派训练多年的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 。


严复也许还会想起当年在船政学堂学习,与同学们乘坐“扬威”舰,跟随舰长游历东南亚与日本 。船到长崎、横滨等地时,围观者万人空巷,那时年少,风华正茂 。


转眼间,当初与清朝同时发展海军的日本,给了北洋水师当头棒喝,严复的同学们也在海浪中化作一缕缕英魂 。


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寻求新的救国之路,严复常年积累的思想终于爆发 。



窃火者比喻 盗火者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严复写给学生伍光建的英文信件 。






甲午战争后,直到1898年维新运动失败,严复最主要的工作是创办《国闻报》,与南方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唱和,为维新变法宣传造势,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造中国 。


《国闻报》不仅模仿《泰晤士报》,汇编各国新闻,还刊载了严复本人的大量译著,介绍西方思想文化 。


在赫胥黎《天演论》(《进化论和伦理学》)的译本中,严复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句总结达尔文主义,阐明自然、社会、国家的演化规律,为闭关自守的封建士大夫与彷徨的国人敲响警钟 。


这句话成为当时最响亮的口号,鼓舞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


翻译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法意》)时,严复想起当年与郭嵩焘游历欧洲,曾亲眼目睹法庭上的审判,感受法治社会的先进性,得出结论:“英国与诸欧之所以富强,公理日伸,其端在此一事 。”


严复由此认定,只有合理的法律制度,才是保障社会秩序和国家强大的基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