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火者比喻 盗火者是什么意思( 六 )




民国初年,百废待兴 。


财政部连工资都凑不齐,只好通令京内外各衙门,“凡薪水在60元以下者,照旧支给,其在60元以上者,一律暂支60元 。”


教育部也以“国体变更之后,社会各界对该校均表示不满”为由,一度下达停办北京大学的命令 。


严复大为愤慨,向袁世凯和教育部据理力争,确保北大教职员工薪水全额发放,并利用个人关系向外国银行贷款7万元,作为北大的办学经费 。


严复在北大任期虽只有5个月,但对这座学府的存续,功不可没 。


尽管晚年在政治上趋于保守,但这位维新派人物,并没有主张无条件地承继传统文化 。


后来,陈独秀领衔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传播西方的民主、科学,对守旧派发起冲击 。


严复对此的态度是“听之任之” 。更别说,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鲁迅等人,年少时都受过严复的影响,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也是在继承严复的未竟事业 。


严复的好友辜鸿铭等人跟陈独秀互怼时,严复不以为然;听说同乡友人林纾要下场与倡导新文学的年轻人较量,严复说:“林琴南辈与之较论,亦可笑也 。”


严复就是这样一位矛盾的人物,他是思想启蒙者,也是传统士大夫,他率先将社会达尔文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逻辑学等西方思想引进中国,后期却被当成了守旧派,还沉迷于占卜八卦之学 。


他批判八股文,自己四度参加科举,不幸都没考上 。


他批评鸦片贸易,自己在北洋水师学堂当差时,为了解闷,染上烟瘾 。


他大力提倡女子教育,对学生吕碧城、外甥女何纫兰等进步女性多有提携,自己却实践多妻制、反对婚姻自由 。



窃火者比喻 盗火者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1908年,严复与外甥女何纫兰 。




严复一生有二妻一妾,在去福州船政学堂读书前就已娶妻王氏 。


严复为求学四处奔波,与王氏长期异地恋 。王氏是福州乡下人,不识字,与严复没有直接的书信往来,却默默地操持家务,成为严复的贤内助,后来在天津病逝,年仅39岁 。


严复在与弟弟的书信中回忆王氏生前贤惠,回看自己形骸,十风九雨,不禁放声长号,难掩内心悲痛 。


发妻王氏去世后,严复迎娶喜欢读《天演论》的南京“才女”朱明丽,并有一妾江莺娘 。


妻妾之间经常爆发矛盾,吵得不可开交 。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严复,竟然难以应付家中妇人 。


有一次,严复给家里寄了一份西洋参 。


朱明丽抱怨严复偏心,只寄西洋参给江莺娘的孩子,而不给她的孩子 。严复只好写信给夫人,说明西洋参是海军提督萨镇冰送的,由莺娘带回家里,他并无偏袒之意 。


后来,江莺娘因长期抑郁,精神病发 。严复请西医给她诊治无效,反复安慰她也无果,还发生了多次争吵,只好以分居收场 。



窃火者比喻 盗火者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1917年,严复与继室朱明丽 。




一战结束后,严复离开京津,回到家乡养病,就此告别政治生涯 。


1921年10年27日,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严复离开了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 。


他临终前写下遗言,其中有对仕途失意的辛酸,但更多是心平气和的人生哲理 。他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