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企鹅号“黎明计划” 早夭记

本报采访人员 李静 北京报道
腾讯企鹅号的“黎明计划”上线不到半年便夭折了 。
腾讯原希望通过该计划招募视频创作者入驻企鹅号 , 但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选择亲自去招募创作者 , 而是交给合作的第三方MCN机构 , 并缺乏对MCN的有效管理 。 最终在执行环节 , 许多视频创作者遭遇了收益被MCN机构克扣、自己创作的内容版权被MCN剥夺、且无法退出等不公现象 。
最先将企鹅号“黎明计划”在B站进行曝光的是主打游戏科普类视频的UP主薄荷小梦 。 11月8日 , 薄荷小梦在B站发布视频讲述他被腾讯企鹅号合作的MCN机构“忽悠”的全过程 , 矛头直指企鹅号合作的MCN机构以及企鹅号“黎明计划” 。 目前 , 该视频在B站观看量已经超过700万次 , 而薄荷小梦的粉丝量只有6.6万人 , 其过往视频的观看量一般在数千次和数万次不等 , 基本没有超过百万次观看的视频 。 薄荷小梦的视频首先在B站出圈 , 引发了众多有相同经历的UP主在B站上传视频讲述“黎明计划”的“骗局” , 在B站搜索“黎明计划”就能看到大量的相关视频 。
迫于压力 , 11月17日 ,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宣布终止“黎明计划”项目 , 并向UP主道歉 。
《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发布的道歉说明谈到了UP主们提到的账号无法注销问题和版权疑问等 , 但对于涉身其中的MCN机构如何处置并未提及 。 对于相关问题 , 截至采访人员发稿 , 也未获得来自腾讯方面的回应 。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在接受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企鹅号把任务外包的背后首先是懒惰 , 不愿意自己去做苦活累活;其次是想通过短平快的方式迅速做大 。 ”
被套路的UP主
今年7月28日 ,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正式启动“黎明计划” , 宣布要投入千万元现金资源及机构工具能力赋能机构合作伙伴 。
按照腾讯方面的说法 , “黎明计划”的初衷是在得到创作者的授权前提下 , 鼓励MCN机构邀请创作者入驻并帮助创作者运营 , 让创作者在腾讯各内容平台获得收益 。 创作者可获得包括入驻费、流量收入等方面的收入 。
对UP主来说 , 这不仅能让更多腾讯系产品的用户看到UP主制作的视频 , 还能获得收益 。
一位要求匿名的UP主告诉采访人员 , 日常在B站发出的视频 , 如果没有获得主页推荐的话 , 视频观看量一般在2万~3万次 。 企鹅号的内容会分发到腾讯新闻、腾讯看点、腾讯视频等腾讯系产品上 , 确实能获得不错的观看量 。
不过 , 根据UP主们曝光的情况来看 , 不少MCN机构在当中扮演了“赚差价”的中间商角色 。
在UP主的入驻费方面 , 腾讯开出的价格是2000元/人 。 而UP主曝光的MCN机构的宣传页显示 , 入驻费从2000元砍到了200元 , 九成的入驻费被MCN机构截取 。
除了入驻费之外 , 在UP主们的讲述中 , MCN机构商务人员声称每1万次播放量最高可以获得30元流量奖励 , 猫腻就出在“最高”两个字眼上 , 加入之后可能每1万次播放量的流量收益只有1毛钱或者1分钱 。
更为重要的是 , UP主只有加入和企鹅号合作的MCN机构才能加入“黎明计划” , UP主只需创作 , MCN机构会帮助UP主运营 。
根据一些UP主的自述 , MCN机构以为了方便管理UP主的企鹅号为由 , 套取UP主在B站的主页和后台 , 私自将创作者在企鹅号的账号申请为独家 。 这意味着UP主的视频只能在企鹅号发布 , 而不能其他平台发布 。 之后 , MCN机构就会以此去投诉其他平台的内容为盗版 , 甚至导致UP主在某平台的账号被封号 。
腾讯方面在回应中称:“创作者参与‘黎明计划’时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归属于创作者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 。 创作者通过‘黎明计划’授权我们的是非独占性权益 , 我们不会对创作者在平台发布的内容进行外站原创投诉 。 网传‘企鹅号利用视频内容向其他平台投诉原创甚至打击创作者原有的外平台账号’的说法不实 。 不过 , 如发布内容涉及侵犯其他内容版权 , 可能会发生被版权方维权的风险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