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原题是:整治虚拟货币“挖矿”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表示 , 将以产业式集中式“挖矿”、国有单位涉及“挖矿”和比特币“挖矿”为重点 , 全面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 。 监管部门再次将虚拟货币交易的前置环节“挖矿”作为监管重点 , 表达了从源头上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的态度和决心 。
虚拟货币“挖矿”属于落后工艺 ,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 , 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没有积极带动作用 , 显然与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相违背 。
同时 , “挖矿”衍生风险突出 , 一些“矿场”挂羊头卖狗肉 , 打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旗号 , 却骗取地方补贴和用电优惠政策 , 加重了部分地方新经济产业的虚火和泡沫 , 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
【打破幻想 全面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此前相关部门已多次发文 , 全面禁止虚拟货币“挖矿” , 大量“矿场”关停或搬迁到海外 。 但由于矿场转移成本高 , 面临国外监管政策、人力成本等诸多不确定性 , 加之痴迷于“挖矿造富”神话 , 当前仍有不少“矿场”转移至地下继续观望 , 寄希望于后续政策放松或地方执行不到位 , 企图有朝一日“死灰复燃” 。 国家发展改革委此次表态对其开展全面整治 , 同时对执行居民电价的单位 , 若发现参与虚拟货币“挖矿”活动 , 将研究对其加征惩罚性电价 , 正是要打破这种幻想 , 释放出持续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鲜明信号 。 (经济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