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十年前就成立的碳中和公司 忽然一天接到1000个投资人的电话( 三 )


我们重点聚焦了4大赛道 , 科技、消费、金融和能源 , 各行各业的头部公司都已经行动起来了 。 金融行业碳排放不大 , 但是他能带动自己的被投 。
环保理念之外 , 一笔生意经
Q:互联网大厂去做碳中和是因为有硬性指标还是自愿行为?
晏路辉:响应国家号召是一方面 。 百度做这个事情就是对标Google , Google提出是2030年 , 百度也是2030年 。 微软提的目标是2030年负排放 , 到2050年 , 就是微软成立75周年的时候 , 要达到历史碳中和 , 历史上75年的碳排放全部要算出来 , 并且碳中和 。
苹果愿意去花那么大的精力去做这件事情 , 不止是一个成本项的事情 , 他其实也是把它变成一个收入向 。 苹果投入很大去投资一些风电、森林碳汇 , 这样的项目都会有收益 , 现在平均下来每个项目每年会有8%左右的收益 , 能把自己的碳排放中和掉 , 还能赚钱 。 这个模式大家都在学 , 都想去形成这样一个可持续的模式 。 对于苹果来说 , 环保也是很重要的产品竞争力 。
就像蚂蚁森林 , 他每年花了七八亿 , 他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一开始它是一个公益项目 , 但是当时是赶上了那年做春晚的抢五福 , 一下把2000万的用户带到2亿 , 用户量一个月的时间涨了10倍 , 后来他们发现发现这个产品也能成为很大的流量入口 , 在健康码出现之前 ,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日活量最高的应用 。
如果碳中和是一个孤岛 , 那就不可持续 。
Q:你们这些客户的碳中和是怎么实现的?
晏路辉:有一个方法论叫CREO 。 C就是Calculate(计算) , 任何一家企业必须要算清楚碳排放 , 第二个就是R , Reduce(减少) , 光花钱抵消碳排放是最不提倡的方式 , 还是要尽可能减少自己主营业务的碳排放 。
第三部E就是Engage(参与) , 带动合作伙伴一起减排 , 比如像高瓴资本的排放很少 , 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碳中和掉 , 但对于高瓴资本来说 , 它最大的价值就是带动它的被投一起实现碳中和 。 又比如像百度 , 他们的碳排放是50万吨 , 只有国家能源集团的1/2000 , 但百度做百度地图 , 绿色出行能带动4亿人参加碳减排 。
最后一个O是Offset(抵消) , 就是企业剩余的不可避免的排放将通过购买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或者碳汇的方式实现碳抵消 , 最终实现碳中和 。
Q:算起来复杂吗?
晏路辉:我们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做测算 , 有一个术语叫from cradle to grave , 从摇篮到坟墓 。 算一个产品的碳排放 , 可能咨询师算一个月才能算出来 , 收费也贵 。 现在我们开发了“碳云”SaaS之后只要一个小时 , 大大提升了效率 , 并且把时间降到最低 。
以某个头部消费品牌为例 , 之前我们帮他们做一个咨询项目 , 一个SKU大概好几万块钱、花一个月的时间 。 最后用我们的SaaS , 就几千块钱一个SKU , 做了6个SKU的计算 , 费用不到10万块钱 , 不到两个小时全部解决问题 。
碳中和是基建 , 所有行业会因此重做一遍
Q:在整个碳中和的大目标下 , 你觉得我们这个社会会发生什么变化?哪些行业会出现一些新的机遇?
晏路辉:第一个是像能源行业 , 中海油、中石油、中煤集团等等 。 中国五大发电集团的排放占全国的百分之二三十 , 中国要减排 , 必须把这五大四小的发电集团搞定 。 现在国内不允许去国外新建煤电项目 , 那么它将来最大的终局可能就是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要变成原料 , 把二氧化碳从污染物变成一个资源 , 比如做成淀粉或者很多日用品 , 这个技术是还很早期 。
对科技公司来说 , 我觉得它的终局就是一个是自己减排 , 其次是通过它的用户量带动更多人一起来参与减排 , 就像全球只有蚂蚁森林是做的最大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