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十年前就成立的碳中和公司 忽然一天接到1000个投资人的电话( 四 )
像消费品公司我觉得是产品本身各个环节去降低排放 , 比如说像植物肉替代蛋白现在越来越主流了 , 像impossible food这样的公司已经浮现出来了 。 我们之前给星巴克做项目的时候 , 它把他们十几家植物肉供应商全都带进来 。
Q:交通和畜牧也是一个碳排放量很大的领域 。
晏路辉:特斯拉本来是一个亏损的企业 , 通过他的新能源积分指标 , 变成一个盈利的企业 , 他每年能赚5亿美金 。 蔚来已经做了一件事情 , 他透支了未来的一亿碳指标 , 返回给车主 , 奖励车主 , 因为这些指标它将来是一定可以在碳交易市场里面可以赚到钱的 。
之前在广东碳市场里面 , 几百万的摩拜用户 , 骑了一年摩拜单车 , 产生了5万吨碳减排量 , 卖给广东的那些高排放企业 , 赚了大约100万 。
北京市政府有一个项目叫“少开一天车” , 如果在不限行的情况之下不开车 , 会被监测到 , 车主在微信可以获得5毛钱不等的红包 。 这个是我们开发和运营的产品 , 北京市600万的车主 , 有十几万注册了 。 我们那年算出来这些车主一共产生了4万吨碳减排量 , 按40块钱一吨的价格 , 最后卖了160万给北京那些电力钢铁等高排放的企业 。 这个设计逻辑非常厉害的地方就是 , 这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 , 为了十几万车主的减碳行为来买单 。
畜牧业很难去量化 , 因为它很分散 , 但现在像光明蒙牛伊利 , 没有一家这种奶制品企业不做碳中和 , 比如选择碳中和牧场 , 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 。
Q:不是所有的减碳项目都能用去交易?
晏路辉:碳交易成本可能要花10万块钱 , 你要请认证机构、要专家来做评审 , 这个过程会有一些固定的支出 。 如果减排量一年能达到5000吨以上 , 就值得去做碳交易 , 5000吨乘以20块钱的收益 , 就是10万 , 如果你超过5000吨就会赚钱 , 如果低于5000吨就会亏本 。 如果减排是很明确的 , 并且减排量足够大 , 完全可以做碳交易市场 , 去赚高排放企业的钱 。
Q:所以碳交易这件事情 , 对碳减排大概是什么意义?
晏路辉:碳交易是通过这样市场机制 , 倒逼企业尽可能选择更加低碳的方式去运营他的公司 , 要么主动去减排 , 要么去碳交易市场买碳 , 完成碳履约 。 表现不好的企业原则上就要去买那些表现好的企业的指标 , 并按它正常价格的3~5倍进行罚款 , 同时还有行政处罚 。
碳的价格波动挺大的 , 受供需的影响 , 碳指标越来越缺的时候 , 这个价格会越来越高 。
我也分享一下我们公司怎么做碳账户 。 我们公司大概四五十个人 , 我们有个碳账户平台 , 这个叫“低碳有你” , 员工做旧衣回收 , 家电回收 , 都可以产生积分 , 积分可以兑换年假 。
Q:对于消费者来说目前好像没有为减碳付费的意识?
晏路辉:美观度现在成为很多人选择商品的核心因素 , 价格的敏感性已经很低了 。 可持续的概念可以吸引到高净值人群 , 慢慢的大众都会接受他的新的产品 。 最高级的打法是理念 。
对消费者来说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绿色选择 , 通过你的选择来倒逼到这些企业减碳 。 消费端市场的改变会比较慢 , 但是如果形成那个结果之后是不可逆的 。 消费者要相信这件事情 , 当形成社会共识了 , 我们再回去是很难的 。
Q:接触下来感觉中小企业的减碳意识如何?
晏路辉:行业真正变成大行业还是要中腰部企业参与 。 比如 , 华熙生物他们也要做碳排放计算了 , 他们碳减排的核心诉求是因为他是欧莱雅的供应商 。
欧莱雅宣布2030年碳中和 , 还要求他所有的几百家供应商在2030年之前碳披露的评级必须达到A , 但是现在全国所有的公司碳披露评级达到A的只有9家企业 。 那个评级叫CDP评级 , 有abcdf五个级别 , 企业需要稳步提升表现 , 才能最后实现最高级别的评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