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nm芯片有望量产,华为手机未到落幕时( 七 )


一位接近海思的人士说 , “小海思”后来丢掉了很多传统电视客户 , 收入锐减 , “都快死掉了” 。
当然 , 从余承东的角度 , 又不得不做电视 。 消费者业务当时提出了“1+8+N”产品战略 , 电视作为家庭场景的核心 , 必须得到覆盖 , 另外 , 尽管手机蒸蒸日上 , 但是多元的产品生态才更有竞争力 , 亦能创造新的收入 。
整个2019年 , 制裁并未让消费者业务受到实质性影响 , 多位中国区员工告诉《深网》 , 他们的工资都没变少 , 年终奖甚至比往年还高 。
年底 , 华为众多部门召开全员大会 , 给业绩优秀的英雄团队颁奖 , 任正非和几位轮值董事长等公司高层都有出席 。 每场大会开始前 , 都会播放一部名为《悟空》的短片 , 这部短片讲述了一个受尽磨难最终实现梦想的小男孩的故事 , 与华为当时的处境非常契合 。
实际上 , 大家已习惯了在制裁下生存 。
“离开是一条生路”
所有商业败局都是过程中埋下了隐患 , 华为手机的特殊之处在于 , 它远远超出了商业的范畴 , 而管理团队并无过错 。
2020年5月15日 , 华为的芯片供应被新一轮制裁卡断 。
舆论哗然 。 这两项制裁的主要影响 , 一是华为无法再与台积电等晶圆代工企业合作 , 海思设计的各类芯片无法生产;二是华为无法再与索尼、三星、美光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合作 。
看到消息后 , 华为手机的大型经销商老杨非常气愤 。 他第一反应是找朋友凑钱给华为一台光刻机 。 老杨代理华为手机多年 , P和Mate成功也让他赚了不少钱 , 好的时候一年有上千万纯利润 。 当然除了利益相关 , 从个人感情、甚至情怀层面 , 老杨也觉得必须和华为站在一起 。
老杨开始频繁组织各种饭局 , 来的都是生意上的朋友 。 但他慢慢发现情况远比想得复杂 。 “有光刻机不够的 , 还要好多机器 , 光刻胶也买不到 。 你开个饭店 , 锅碗瓢盆要自己做 , 还得种大米 。 就是流氓行为嘛 。 ”
所有人都知道再无替代方案 。 5月15日制裁出台后 , 华为利用三个月缓冲期加紧囤积关键零部件 。 一位接近海思的人士说 , 华为希望台积电生产800万片 , 苹果A12第一次流片失败 , 争取到了更多产能 , 最终生产了1000万片 。 华为众多业务就靠着这些有限的芯片支撑至今 。
那段时间 , 海思也密集采购了大量软件版权 。 一家海外EDA厂商内部人士告诉《深网》 , 海思采购的金额是以往的三到四倍 , 但现在已经无法得到更新 。
8月16日禁令生效 , 情况急转直下 , 渠道最先感受到了寒意 。 老杨发现从那时开始 , 四川县乡级中小门店就开始拿不到华为手机了 , 他的门店级别较高 , 还有货卖 , 不过需要配货 , “比如拿一部P40手机 , 搭配两盏台灯 。 ”
渠道缺货 , 消费者业务只好尽可能增加其他品类 , 全屋智能、智慧屏 , 甚至是背包、自拍杆……后来是卖车 , 几百个SKU 。 一位销售体系的一线员工李成说 , 有时候连他自己都不清楚门店在卖什么 。
有限的芯片要尽可能留给高端P和Mate , 高层开始讨论出售中低端子品牌荣耀 。 据《深网》了解 , 出售荣耀的决定在8月底做出 , 9月 , 赵明开始主导撰写商业计划书 , 10月 , 潜在买家基本敲定 。 11月17日 , 华为正式对外宣布出售荣耀 。 出售金额至今仍未揭晓 ,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400亿美元 。
许多普通员工面临职业生涯的重要抉择 。 按照出售计划 , 原荣耀团队和原华为终端北京、西安等研发基地的员工整建制地加入新荣耀 , 他们中大多数人选择了离开 。 一位原荣耀员工说 , 当时离开是一条生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