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
译文:
重是轻的基础,静是动的本源 。所以圣人整日漫游也不会离开备有衣食的车子,即使有奇观美景,也安闲而居,超然物外而不为之所动 。为什么一个大国君主,却为了自身的满足而不以国家为重呢?不重视国家就等于背离根本,恣意胡为就会失去他本来的君主地位 。
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留印迹;善于言谈的,没有语病;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策;善于锁门的,不用关楗也能牢不可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也坚不可解 。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教诲救人,所以没有被弃绝的人;总是善于关爱运用万物,所以没有被废弃的东西,这些做法可以说是明智的 。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衬托 。不尊重他们的老师,不珍爱他们的衬托,即使是聪明的人这样做也是糊涂到家了 。善人与不善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微妙 。
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无割 。
译文:
知道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却保持着柔弱的品性,而安于卑下的地位,却不背弃高尚的品德,就能恢复到无求无欲的最初状态 。知道什么是显赫,却安于被埋没的地位,甘做天下的楷模 。甘做天下的楷模,言行就不会出现差错,就能拥有无穷的力量 。知道什么是荣耀,却安于屈辱的地位,甘做天下的幽谷 。甘做天下的幽谷,高尚品德就会永远保持完美,就能够同“道”保持一致 。普遍规律会分别变为万物各自的本性,圣人由于顺应了万物各自的本性去进行治理而成为它们的主宰 。所以说高明的治理是不会伤害万物本性的 。
第二十九章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
译文:
要想用强制的办法智力天下,我看他是达不到目的 。天下这个神秘的东西,是不会任你的意志摆布的 。谁想恣意妄为,谁就会把天下搅乱;谁想强行霸占天下,谁就会失去天下 。所以事情往往如此:本来是想走在前头,结果反而落后了;本意是想轻吹,结果吹过了头;本意是想强壮,结果反而变得瘦弱了;本意是想稍微减损一点儿,结果却把全部都搞坏了 。所以圣人做任何事情,总是要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主观想法而去顺乎自然 。
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译文:按照规律去辅佐君主的人,是不会靠武力来征服天下的 。动用武力会很快遭到报应:军队驻扎过的地方,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有灾荒 。善于保全的人只求达到目的就行了,不敢靠武力谋求强盛的名声 。胜利了也不自恃,胜利了也不炫耀,胜利了也不自傲,用兵是出于不得已,胜利了也不逞强 。事物进展到极点了就会走向衰败,没有限度地追求,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就会很快灭亡 。
- 周本纪原文注释及翻译 史记周本纪原文及翻译
- 婴儿经常吐奶怎么回事 婴儿吐奶是怎么回事以及处理方法
- 关于劝学全文鉴赏 孙权劝学的主旨句
- 梵天寺木塔全文解析 梵天寺木塔翻译及原文
- 西施咏全文赏析 西施咏王维古诗词
- 西塞山怀古全文翻译 西塞山怀古注音版古诗
- 无题全文解析 无题唐李商隐的古诗
- 爱莲说全文解析 爱莲说原文拼音版朗读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逐句赏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文及翻译
- 寿阳曲江天暮雪阅读答案 寿阳曲江天暮雪翻译及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