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行业的“第二春”能火多久?下一代互联网形态或悄然将至

VR行业的“第二春”能火多久?下一代互联网形态或悄然将至
文章图片

目前 , VR行业的标准和发展路径尚不可预知 , 2D向3D化升级已成为趋势 。 所有公司此时都站到了同一起跑线 , 创业者有机会定义行业内的一些标准、规则、模式 。
10月28日 , 社交网站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Facebook Connect大会上宣布 , 公司改名为“Meta”(意为“元”) 。
2021年3月11日 , 在沙盒游戏平台Roblox把“元宇宙”写进招股书 , 引燃了元宇宙概念时 , 扎克伯格就在采访中表示要在未来五年左右 , 让人们对Facebook的认知从社交媒体公司转变为元宇宙公司 。
元宇宙需要缔造一个虚拟空间 , 空间要做到沉浸与低延迟的效果 , 从硬件技术层面来讲 , VR/AR技术是目前最佳的现实与虚拟世界接口 , 对于元宇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组成部分 。
这样看来 , 扎克伯格实则“预谋已久” , 早在2014年 , Facebook便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头戴式显示器制造公司Oculus VR 。
而此次Facebook的改名与今年元宇宙概念的火爆无不在彰显:VR领域自2016年经历过短暂的狂欢后 , 再次迎来了发展高峰期 。
如果说2016年关于VR行业的关注与投资还只停留在各方对其未来发展上存在美好愿景 , 那2021年VR已经在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向外界宣告 , VR行业奇点将至 , 一个属于VR的世界正在来临 。
这点从Oculus VR旗下头显产品Quest 2的出货量可见一斑 。 今年上半年这款产品的出货量便已超过了500万台 , 要知道上一代销量最高的VR头显Play Station VR耗时5年才达到这个销量 , 业界甚至认为 , Quest 2有望带动今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 。
巨头紧随Facebook步伐 , 跑步入场 。 就在不久前 , 字节跳动以90亿元的高价收购了国内VR硬件制造商Pico(北京小鸟看看科技) , 谷歌、苹果、腾讯、网易等也纷纷开始抢占投资标的 。
投资机构闻风而动 , 高瓴、红衫、经纬等一线基金重金押注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10月9日 , 国内VR/AR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49起 。
但小饭桌发现 , 与2016年相比 , 今年投资机构在VR行业的出手明显更为谨慎 , 比如今年获投金额最多的Nreal(太若科技)也仅有过亿美元 , 与2016年Magic Leap的7.94亿美元相去甚远 。
除了近两年整体投资大环境开始趋于理性外 , 投资机构对VR领域态度转变的背后还有何种顾虑?沉寂5年后 , VR行业再次火爆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行业究竟是真正处于爆发的前夜 , 还是再一次的昙花一现?巨头纷至沓来 , 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现在是否是VR行业投资、创业的最佳时间节点?
带着这些问题 , 小饭桌采访了:

  • 惟一资本执行董事 沈海丰
  • 君联资本投资副总裁 郭翌
  • 真成投资投资副总裁 吴超
  • 知春资本投资副总裁 曾映龙
  • STEPVR总裁 郭成
  • 沉浸世界创始人兼CEO 陈鑫
  • 杭州英兔软件CEO 史文
  • VeeR联合创始人兼CEO 叶瀚中
以下为本文观点提示:
1. 至少5年之内 , 国内几乎所有的VR资源都会集中在娱乐尤其是游戏领域 。
2. 此轮VR爆发的核心因素是 , 端游、手游目前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 产品表现形式趋于同质化 , 用户在寻找差异化的体验 , 巨头不得不加紧布局下一代游戏形态 。
3. 产品能否真正实现落地应用及企业是否具备商业化能力 , 决定了这些企业在VR行业的波动周期中能否存活 。
4. 现在是VR行业比较好的投资、创业的时间节点 , 市场成规模可能还需2-4年时间 。
5. 当硬件产品渗透率达到20%时 , 行业会进入黄金发展期 , 届时会诞生一批新的软件生态公司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