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1/6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 | 罗松松 陈至编辑 | 周哲浩
来源:远川商业评论
电动车行业 , 各种销售模式正在层出不穷 , 有人不走寻常路 , 也有人跟风抄作业 。
1999年 , 广汽本田在广州开出国内第一家4S店 , 广州市委书记和本田社长到场庆祝 。 20年后 , 一位奔驰女车主坐上车盖 , 让全国的4S店都诚惶诚恐 。 如今 , 电动车似乎抛弃了4S店 , 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购物中心的一楼 , 为了争夺黄金铺位使出了浑身解数 。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 , 理想以五倍租金打败了某潮牌入驻某店面 , “只因这个地段在一家网红奶茶店附近<2> 。 ”
中国新势力为了抢地盘越来越卷 , 直营模式的鼻祖特斯拉却打起了退堂鼓 , 有消息称他们计划在城郊建设“前店后厂”的直营4S体系 , 引发了一阵“开倒车”的热议 。
不少零售巨头也想进来分一杯羹 , 包括国美和苏宁两家死对头 。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集团 , 万达自然也不会作壁上观 , 去年11月成立了“万达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并且挖来了曾在奔驰、福特、现代担任高管的李宏鹏担任总裁 。

文章图片
图2/6
电动车把商场作为了新的宣传阵地
围绕渠道变革 , 本文试图回答三个关键问题:
1. 为什么大部分电动车品牌都放弃了4S模式?
2. 不同品牌的直营模式和效果有何不同?
3. 特斯拉为什么要重新拥抱4S模式?
转变:不再为混乱买单
4S店在国内起步时 , 国内市场价格混乱 , 零配件质量良莠不齐 , 而这种集“整车、零部件、售后以及市场调研(Sales、Sparepart、Service、Survey)”四位一体的模式恰好能解决这些痛点 。
如今4S模式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客户关系、价格体系、利润结构以及获客成本 。
在4S模式下 , 整车厂只是批发商 , 不直接和消费者打交道 , 也不负责后续成交、维保等环节 。 这种模式能够让整车厂以较低的成本快速抢占市场 , 但也带来一个无法根治的副作用:价格紊乱 。
一般来说 , 整车厂会公布产品的官方建议零售价(MSRP) , 但没有强制性 , 经销商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制定策略 , 热门产品加价 , 冷门产品降价早已司空见惯 。
从2014年开始 , 国内车市增速降至个位数 , 整车厂为了冲量 , 将库存转嫁给了经销商 , 后者为了保证资金周转 , 并且拿到整车厂的返利 , 不惜以低于进货价的价格卖车 , 导致终端市场出现了价格倒挂的怪象 。
2015年 , 国内能实现盈利的经销商比例只有22% , 48%处于盈亏边缘 , 30%亏损 , 而且这种怪象愈演愈烈 , 到2019年 , 80%的经销商新车价格倒挂 , 40%处于亏损状态 , “新车卖一辆亏一辆 ,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成为行业噩梦 。

文章图片
图3/6
为了弥补新车亏损 , 经销商只能从其他业务觅利润 。
2016年 , 新车业务能给经销商贡献50%左右的利润 , 但此后 , 结构出现了翻转 , 2019年 , 新车业务仅能贡献3.4%的利润 , 远低于售后业务的58.2%和金融保险业务的21.2%<3>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