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历史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分析( 三 )


文章插图

这次任命起到很好效果 , 不到三个月 , 7月9日小米赴港敲钟 。 但遗憾的是上市首日便破发 , 资本市场似乎对小米能否完成“铁人三项”并未抱有太大希望 。
“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 ”
在小米赴港上市前两个月 , 雷军用这句话作为一封公开信的收尾 。 那封信的标题是“小米是谁 , 小米为什么而奋斗” 。
虽然上市后小米股价走势并不如意 , 但雷军这个厚道人的运气确实不算太差 , 至少市场还给了小米足够多的机会与时间去成长 。
上市标志着企业逐渐走向成熟 , 在业务上也需要有新的拓展 , 除了手机业务之外 , 小米IoT及互联网业务承担了下个时代的期许 。
上市后18天 , 小米内部又下发了一条针对生态链组织架构的调整 。
自2017年 , “11·24调整”让生态链部成为一个大部门后 , 这次调整在该部还增设了贵金属业务、探索产品以及投资三个分部 。 简言之:整合生态链部 , 并建立新的层级 。
这对于小米集团组织架构来说无疑是划时代的 , 让此前扁平化管理在某些领域有了层级化趋势 。
人事方面 , 刘新宇、夏勇峰、高雪成为三部负责人 , 其中刘新宇还是创始团队成员 。 夏勇峰在此任命之前便崭露头角 , 七月曾在极客公园Rebuild创新大会上对小米生态链作了一系列解读 。
进入2019年 , 高雪在投资部上也屡有公开报道 。 “7·27调整”给了年轻人更多机会 , 小米集团无疑是在企业传承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上做准备 。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历史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分析

文章插图

9·13大变革
如果说此前三次组织架构与人事变动都只是层级化试水 , 那么如何在坚持扁平化组织结构下 , 解决决策机构与职能协调?
答案一定是独立组建决策与协调部门 。
去年9月3日 , 雷军发出内部信 , 开启小米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变革 。 此次调整的关键词是重新整合 , 可以概括为:分置决策、组织与职能部门 , 横向拓展业务部门 。
首先是三位高级副总裁的去处 。 负责生态链部的刘德成为组织部长 , 负责中高层管理干部的聘用、升迁、培训和考核激励 。
为协助CEO制定发展与督导战略执行成立参谋部 , 任命王川为参谋长 , 向征为副参谋长 。
不同于传统权力关系 , CEO、参谋长、副参谋长是线性统属关系 。 洪锋则调任小米金融任董事长兼CEO , 开拓新业务 。
其次 , 公关团队单独开列为集团公关部 , 直接向品牌战略官黎万强汇报 。
原公司市场部(除公关团队外)、销售服务部的电商市场组、新媒体组 , 三个团队合并 , 成立销售与服务市场部 。 任命梁峰为总经理 , 向汪凌鸣汇报 , 有媒体称他们两位是“少壮派”代表 。
除独立两个组织、决策部门之外 , 原来四大职能部门:电视部、生态链部、MIUI部和互娱部 , 也被重新划分为十个新部门 , 部门经理直接向CEO汇报 。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历史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分析

文章插图

最后 , 汪文俊的MIUI系统底层团队与王文林的MIUI品质交付团队悉数并入手机部 , 直接向林斌负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