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历史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分析( 五 )


不过到今年以后 , 中国整体市场不佳 , 让小米中国区承受巨大压力 。 于是在今年5月17日 , 雷军亲自出掌小米中国区总裁 , 任命王川去新成立的大家电部 , 负责除电视之外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品类业务开展与团队管理 。
这次调整是承上启下 , 承上指3月7日在制度上为“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打下基础 , 大家电作为重要拼图 , 势必需要填补该业务的管理空白 。
而启下则是雷军在19天介入中国区业务后 , 进行“6·12”系统调整的前奏 。
雷军这些年更像是救火队长 , 疲于奔命各部之间 , 即便超人也会累 , 所以“6·12”就是在组织架构上将中国区作层级化调整 , 寻求制度化解决方案 。
首先在中国区下设线下业务委员会 , 由负责线下业务的张剑慧兼任主席 , 直接向雷军汇报 , 于澎任副主席向张剑慧汇报 , 同样是线性权力关系 。
如果说线下业务委员会是“给出方案”的决策部门 , 那么增设8个分部 , 便是为其添上手与脚:线下销售运营部、小米之家、渠道管理部、省代业务部、运营商战略部、零售市场部、区域管理部、综合管理部 。
单独剥离线下业务建立委员会 , 意义相当深远 。
线下问题长期困扰小米 , 今年卢伟冰下基层 , 六月的一天在微博上写下“一天三城、四县、五镇” , 并向外界传递要打造小米线下铁军的消息 。 不论后来是否如他所言实施 , 至少看出管理层已经十分关注小米线下销售能力薄弱的问题 。
5G时代已来 , 国内市场将迎来更多变数 。 雷军在兼任中国区总裁期间 , 似乎作好了要打仗、打大仗的准备 。
组织架构调整就像是在动“外科手术” , 就算再小也会有风险 。 所以小米在中国区的架构调整看似大势所趋 , 实则迫不得已 。
但另一侧 , 雷军采取了比较稳健的策略 , 运营上选择保证现金流与清理4G库存 。 做好两手准备后 , 雷把权力交给卢伟冰 , 这倒是让卢捡了个“5G大礼包” 。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历史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分析

文章插图

围绕技术开展的2·18调整
解决中国区的一系列问题之后 , 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在今年更为频繁 , 从2月18日到3月7日 , 光在20天之内小米就调了三次 。
其中2·18与2·26调整主要意图在于整合手机与ABC(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平台)业务 , 在逻辑上讲 , 8天调整的目的是建立制度框架 , 进一步让小米技术研发团队年轻化 。
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在小米内部红头文件上分别对应如下:“米组字[2019]”第6号文件对应2·18调整、第8号对应2·26调整、第9号文件对应3·7调整 。
2·18调整的核心目的在于解决手机部的问题 , 在制度上让雷军能够脱身处理其他事务 。
在手机部下设参谋部 , 由“铁娘子”朱磊任参谋长向林斌汇报 。 朱磊全程参与了2015年双十一大战 , 一场惨胜让她在现场哭了出来 。
一位经历过血战的人负责决策销售运营、业务经营分析、成本核算等业务 , 也能看出形势严峻 。
此外 , 手机部之下还有三处调整 , 不同于参谋部起到更多分析角色 , 另外两部着力在科研上发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